那曲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荣获浙大十佳大学生,她常说失败也没
TUhjnbcbe - 2023/1/13 20:12:00

结缘于对自然的好奇,

坚持于对生物的兴趣,

她综合学业成绩排名第一,

揽获多项奖学金。

走进实验室,

她科研功底深厚、表现优异;

走出校园,

她投身社会服务、提升自我。

她就是第十届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

级竺可桢学院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倪飞达。

怀着兴趣出发她投身生物科学专业

生活于新农村的倪飞达,从小便对大自然有着浓烈的兴趣,她经常观察播种、收割水稻等农事,这极大地引起了她对于整个大自然的好奇心。而初高中的生物课,则将她对生物界初步的感性认知具象化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高中时参加生物竞赛的经历,以及曾观看的一部叫做《世界之战》的电影,也加深了倪飞达对生物方面的兴趣。她笑道:“我那时候感觉整个自然环境都存在制约和制衡,觉得很有趣。”

年,倪飞达从浙江省萧山中学毕业,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填报志愿时,倪飞达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最终选择了竺可桢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进入了巴德年医学班。巴德年医学班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成”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前4年学生须获得浙江大学非医学类专业本科文凭,并完成医学预科课程;后4年进行医学专业训练。而对于从医这件事,她的心里存在着一种使命感。她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当下的行业发展趋势,“情况会逐渐变好,也需要我们付诸努力”。

选择本科专业时,为了对生命科学领域有更系统的学习与了解,也为更好地积累医学科研方面的基础,倪飞达最终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在她眼中,生物科学领域虽然与临床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交叉联系,但实际上,生物科学本身便是一个涵盖范围宽阔且十分有趣的领域。

学习不止成绩她更喜欢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在学业规划上,倪飞达认为大学与高中是截然不同的,而她也在逐步探索和适应的过程中,探寻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年多来,她完成了从刻苦型向规划型的成功转型。

大二下学期时,在忙碌的科研与繁重的学业生活中,倪飞达深感两者的难以平衡,于是,她便养成了预先规划的习惯,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将待办事项进行逐一安排。与此同时,倪飞达调整时间规划,将科研任务提到每日最高优先级,有效改善了自己的拖延症状。虽然投入到学习的时间看似有所减少,但事实上,在安排准备工作的同时,她潜意识里便给自己定下了提高效率的目标。

在三年多的大学生涯中,给倪飞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两门课,是由农学院的*教授参与教授的《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以及《生物信息学》。在修读这两门课程的过程中,倪飞达深切感受到了*教授对生物领域的真切热忱,“我觉得他是真正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他在谈论自己的科研经历时,眼睛里是有光的,我能够感受到他这种热爱。”这两门课程不仅让倪飞达对生物信息学领域有了崭新的认识,更让她对自己的目标有了确切定义。她坚定地说道:“我希望我能够通过大学四年专业知识学习,能更好地积累科研上的基础、临床上的基础,希望有一天也能够成为像他这样的人。”

倪飞达在实习

通过自身踏实且高效的学习,倪飞达收获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综合成绩排名第一,17门课程满绩,屡次获得多项奖学金……然而,她学习的目的却并未局限于此。她向我们解释道,生物科学领域的专业课蕴涵着许多深奥的生物方面的机制,因而在上课时,有时可能难以完全理解知识点。不同于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倪飞达对生物知识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渴望深入了解现象背后所包含的知识,为此,她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孜孜不倦地对未知知识进行钻研。

在泰国清迈大学交流

怀着对生物现象的兴趣与好奇心,倪飞达前进的终点,不仅仅是可观的绩点,更是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发现。

科研路上她与失败斗智斗勇

大二时,为了提高个人科研素质,开拓科研视野,倪飞达在对生殖领域的兴趣影响下,主动联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万喜教授,并进入杨教授的实验室进行深入学习。她感激于竺可桢学院导师制的督促,让她才真正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

组会汇报

在求学路上,倪飞达始终受兴趣驱动,或许也正是其浓厚兴趣赋予的极大动力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使她收获了优异的科研成果。年,她作为立项负责人完成深度科研训练项目,并获得竺可桢学院立项深度科研训练项目优秀成果奖。年,她以第二作者身份在Gene上发表论文并被引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CellDeathandDisease上发表论文。

然而在这些科研履历背后,倪飞达的科研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刚进入实验室时,身为“科研小白”的倪飞达,有时连实验原理都未能摸清。定期与导师进行谈话这一习惯,给了茫然的她很大启发。她说:“导师给我的建议就是要学会去问。”自那之后,倪飞达明白,为更好地适应实验室环境,自己必需具备更多的主动性。

倪飞达与导师杨万喜教授

在漫长的实验过程中,挫折也接踵而来,实验未果抑或效果不理想是她经常面临的难题。倪飞达坦承,在最开始经常遇到失败时,难免产生挫败感与抵触心理。然而,在科研道路上,倪飞达并未纠结于眼下的失败,而是前进型、乐观型选手。她逐渐调整心态,将重复实验当作与失败斗智斗勇的过程,甚而笑称有一种“奥特曼打怪兽”的感觉。

“失败也没有关系。”这是倪飞达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她认为寻求方法解决问题也可看作充满乐趣的过程。正是倪飞达这般乐观的心态,给予她对重复实验、探求解决方法这样原本有些枯燥的事情充分的耐心。

在进行深度科研项目时,倪飞达一度感到迷茫,她认为项目太近机制,远远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在与导师进行谈话交流的过程中,她最终切身理解了科研意义所在。能够造福全社会的科研成果,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无数代人添砖加瓦的结果。前期机制上的基础,确实无法立刻产生可观的应用效益,但当其附加到整个已有的成果上,便相当于完善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砖一瓦。在之后的科研中,这些小成果的存在,为探索更有价值的发现提供了无限可能。

倪飞达参与经验分享会

富含社会责任感她在公益中追寻更好的自己

作为“五星级志愿者”称号获得者,倪飞达的志愿服务经历十分丰富。她曾赴西部社会实践团支教,赴海拔米高的西藏那曲县那玛切乡中心小学进行支教;医院志愿服务、关爱聋哑儿童志愿活动、浙江省博物馆彩泥堆塑罐等多项志愿活动。除此之外,她亦将自己的能力付诸实践,肩负起学生工作的责任。入学以来,她连续3年担任巴德年班团支部、生物科学团支部宣传委员,大四起,担任中共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本科生第六支部组织委员。

暑期支教

在陆陆续续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倪飞达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观念悄然发生改变。“我之前一直觉得,志愿活动是我们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或者说将自己做的事情输出给周围的环境。”她说道,“但后来我逐渐明白,其实志愿活动这个过程,不光是我们给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自己也能收获到很多,我在后面的一些志愿活动里面,越发深刻地体验到这一点。”医院导医工作便使她受益匪浅。在给予就医患者帮助的同时,医院的就医流程与科室工作情况,也获得了更全面的了解。

文字记者:浙大微讯社王萍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本人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陈金露

责任编辑:金云云

1
查看完整版本: 荣获浙大十佳大学生,她常说失败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