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年秋季蕲春县普通高中高一年级期中
TUhjnbcbe - 2021/1/5 12:39:00
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73005.html

年秋季蕲春县普通高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命题学校:蕲春一中命题教师:菩提树下糊涂客审题教师:蕲春教科院叶伟平

本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深远。一方面,*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另一方面,从中国文明诞生伊始到唐宋时期,*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治、经济、*事、科技、思想、文化中心和重心。可以从文明的诞生、文化基因的养成、“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三个方面来看待*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文明起源的一个主流范式是: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结合起来,用聚落形态的演进来标识社会复杂化进程。中国文明起源路径可以概括为“聚落形态演进的三个阶段”,即由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不平等和初步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国家的“万邦”形态。中国早期文明是多元的,其多元性的源头可以概括为两大河流域——*河与长江。就*河流域而言,在其上中下游都发现了作为上述三个阶段三种形态聚落的考古遗址,它们是早期*河文明的物化形态,为我们展现出一部中华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

始自夏王朝的中原正统观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观念。它历经夏商周三代而奠定根基。在对夏商王都的历史地理考据中,夏朝和商朝的都城都有迁都情况,但其王都均在*河中游地区。《论语·为*》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表明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中原地区,使得中原正统观经夏商西周代代相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的*治思想,它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密不可分。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大一统国家始于秦朝,但是夏商西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却是另一种层次上的一统。从尧舜禹经三代再到秦汉,先后经历了三种背景指向的大一统观念,即尧舜禹时代与族邦联盟机制相适应的带有联盟一体色彩的“天下一统”观念;夏商西周与“复合制王朝国家”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秦汉以后与郡县制机制下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形态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这三种背景指向、三个层次的大一统观念,是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标识。在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一直发挥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基因性要素之一,而建都在*河中游地区的夏商周三代和汉唐王朝,是为其奠基的两个重要阶段。

费孝通把中华民族的形成划分为“自在民族”和“自觉民族”两个阶段,古代属于“自在”阶段,近代以来进入“自觉”阶段。民族类型与国家结构形态有对应关系。中国从秦汉开始,国家结构形态变为“中央—郡县”制,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大一统的王朝内,有两个层次的民族:一个层次是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另一个层次是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内的、“正在形成中”的中华民族,相当于费孝通所说的作为自在民族的中华民族。“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出现是与从秦汉开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形态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种中央一元化统辖的郡县制结构。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国家结构本身使大一统的国家至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也促进了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而从秦汉到唐宋这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都就建在*河中游地区。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都,既是*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同心圆的圆心。*河流域尤其是*河中游地区也因此而成为了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所在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

(摘编自王震中《*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立新谈到,保护、传承、弘扬*河文化,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的战略要求。*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要挖掘其时代价值,以文化融合发展为重点,推动*河文化创新性发展。

“要推动*河文化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河文化创意产业,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成*河文化的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特别要推动*河文化和旅游业高度融合,形成历史文化展示带、旅游观光休憩带,建设人们感受*河、亲近*河的休闲旅游后花园,让*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主要承载地。”李立新补充道。

(摘编自余璐、丁亦鑫《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河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新时代,我们要把*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河文化,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只要我们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用好这笔财富,就能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摘编自李贵成《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认为,虽然的大一统始于秦朝。夏商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实现了形式上的一统,但我国真正

B.在研究文明起源时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结合起来的原因之一是,聚落形态的演进可以反映社会复杂化进程。

C.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河流域,故而*河流域尤其是*河中游地区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所在地。

D.在*河上中下游都发现了多种形态聚落的考古遗址,它们向世人展现了整个中华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我国面对国内外各种复杂形势依然能保持高度稳定,这与我国中央一元统辖的治理结构不无关系。

B.自古以来,*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治、经济、*事、科技、思想、文化中心和重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河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

C.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挖掘*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推进其与产业相融合,让*河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D.推进*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二者实现共赢。

3.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河流域新发展理念的是(3分)()

A.兰州市*河风情线清淤工作启动,临河公园即将开放。

B.郑州市*河国家博物馆选址初步确定。

C.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启动。

D.三门峡市举行*河文化旅游品牌推广会。

4.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内容上有何异同?(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别茶

刘帆

钱之江从小就想去看茶。

有一年,香江天气闷热,罗湖桥一带却异常热闹。

听说部队就要从鹏城移防过桥了,钱之江的心提了起来。爷爷说四十八年前,也有一支部队过江,粗布*衣,打着背包,在南京路上枕着马路沿睡了一宿,有起得早的富商巨贾,推门一看,都大吃一惊!纷纷议论:天真的要变了!

钱之江的爷爷在他小时候一再讲这个故事,还说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仁义的部队。

钱之江印象深刻。爷爷从来没有这么眉飞色舞过。

钱江纱厂公私合营后,爷爷沪港两头跑,后来常驻港岛,生意继续,家里时常来人,讲的话与岛上的人不一样。钱之江就觉得,说话的人,讲国语,他们说的江南水乡,钱之江没去过,倒是课本上白乐天的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钱之江至今记得。

爷爷说,江南塞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机会你可以去看看。

去看看江南塞北,这是钱之江一直的梦想。

居民说,去看江南塞北,要过桥,过罗湖桥。

钱之江好想去。刚开始年龄小,去不了;等长大了,又念书,仍去不了;再大一点儿,去了英国,还是去不了。钱之江就想,等我能够经济独立的时候,就自己去。爷爷说过,江南的水,江南的茶,你带一点儿回到香江。

钱之江终于来了,问茶,看茶。下榻的酒店在春江路,虽然距离香江不过一百七十多里,但是自从爷爷腿脚不方便后,又是十年光景。钱之江下榻的房间里有一张太师椅,斜卧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钱之江离开洁白的床,踱步到落地窗前,远处高楼林立,阳光恰到好处地倾泻在楼宇和树叶上,此刻,他只想静静地待一会儿。

他俯瞰城市,蓦然发现,一缕香气氤氲。茶几上,一杯清茶香气袅袅。钱之江回头,知道茶是碧螺春,产于太湖边的吴县,爷爷生于斯,多年来,受爷爷影响,他对这款茶也是情有独钟。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钱之江侧过身子,单手倚在窗前,目光灼灼,仿佛入定一般站在那里。爷爷曾说,几声鸡叫啼亮,湖山醒来,晨雾弥漫,采茶姑娘踏着朝霞,成群结伴,向山上的茶园走去。钱之江似乎看到了,那些时光,空中一定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青翠欲滴的茶树丛中,采茶姑娘们神采飞扬,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片片嫩芽,俊美的身影穿梭在绿树间,江南美丽动人的图画蓦然在眼前。

钱之江决定明天就飞往那里,看那入夜万家灯火的山村。此行,考察茶道,钱之江曾在《诗经》中体验“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爷爷说沧桑世事,除了采茶外,制茶还要经过蒸、捣、拍、烘等工序,“故情周匝向交亲”,茶人的感情完全因为人茶彼此交往才显得亲密。

钱之江端起茶杯,眼睛一动不动: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青螺入水,叶芽伸展,茸毛轻舒,嫩绿透亮,姿态动人。

你说嘛,明天的行程。钱之江的妻子,声音很好听。爷爷说吴侬软语,不要忘记了。绵软润滑,有酥糖的味道吧?钱之江瞅着妻子,马上高兴地问,你到过江南吗?

结婚这么多年,你今天才这样问我。姑苏的报恩寺,你知道吗?在那里,我是个采茶女。妻子说有空一定要去那个地方。

报恩寺。名字真好。

钱之江品了一口茶,微笑地望着妻子,似乎沉浸在某种幸福的回忆里。妻子的脸上好像升腾起一朵红云,在柔和的灯光下魅力无限。

钱之江终于动容了:多好啊!有你这样懂茶道的妻子。

钱之江说完,准备去拉妻子,这才发现太师椅上空空如也,只有茶几上茶叶飘香,依然绿意盎然,香气袅娜。

妻子在哪?钱之江一惊,及至愕然醒悟,方知妻子并未随行,只是那洁白的茶杯上的仕女,活脱脱一个采茶女。

钱之江太容易失神了。爷爷曾说,内地是*牵梦萦的地方,你一定要去。

钱之江,站了多久?直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不能再待了!

次日一早,钱之江收拾行囊,中午就到了梦幻的老姑苏。白墙黛瓦,护城河,老城墙,石板街,转个弯,钱之江在院中摆了一张桌子,邀请来的几个人团团围坐,一套青花瓷茶具,七八十度的温开水,放入一小撮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新朋旧友,相聚茶园,品茶谈心,那份伊呀呀的小调就落到了茶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年第14期)

[注]别茶:鉴别茶叶。“别”是“鉴别”的意思。鹏城:深圳的别称。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同样的部队驻防一事,前后相隔四十八年,当年爷爷所说的富商巨贾的心理状态是惊讶,而现在钱之江的心理状态是紧张。

B.小说多处写了爷爷要钱之江到内地看看,这既体现了爷爷的思乡情怀,又强化了钱之江前往内地看看的原因和心理状态。

C.小说所选地名很有讲究,如“报恩寺”一词既点出了钱之江妻子的大致出生地,又暗含了要不忘家乡、回报家乡的主题思想。

D.小说结尾写钱之江带着“爷爷”的嘱托,来到期盼已久的江南,尝到了江南的茶,呼应标题,突出了钱之江的喜悦心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时间和空间跨度很大,但自始至终都围绕“想去看茶”这一线索展开,其中如“四十八年前”等,让读者可窥见相关历史背景。

B.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直接刻画了钱之江爷爷和钱之江妻子的形象,二人都对钱之江前往内地有促进作用。

C.小说的结尾极富有画面感,其风景风物、人物相欢、品茶氛围均美不胜收,让读者读后如身临其境,恍如梦境,惬意无比。

D.小说采用散文化叙述,人物的情感在自然中融注,用语富有意蕴,多处运用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表达。

8.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本文的情节构思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人也,谢晦为荆州,以为南蛮功曹。晦爱其雅素,深相知待。时大将*彭城王义康秉权,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后义康徙废,朝廷多以异同受祸。复为山阴令。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孝建元年,出为义阳王昶东中郎长史。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时沛郡相县唐赐往比村朱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三公郎刘勰议:“赐妻痛遵往言,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谓宜哀矜。”觊之议曰:“法移路尸,犹为不道,况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谓副为不孝,张同不道。”诏如觊之议。幸臣戴法兴权倾人主,而觊之未尝降意。或嫌其风节过峻。觊之曰:“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觊之家寻阳,寻阳王子房加以位号,觊之曰:“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不敢闻命。”孔觊等不能夺。太宗甚嘉之。三年卒,时年七十六。追赠镇*将*,常侍、刺史如故。谥曰简子。其子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责,觊之每禁之不能止。及后为吴郡,诱绰曰:“我常不许汝出责,定思贫薄亦不可居。民间与汝交关有几许不尽,及我在郡,为汝督之,凡诸券书皆何在?”绰大喜,悉出诸文券一大厨与觊之,觊之悉焚烧,宣语远近:“负三郎责,皆不须还。”

(选自《宋书·顾觊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B.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C.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D.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是古代行*区域的名称。郡的长官称“守”,秦设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B.南蛮是先秦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与东夷西戎,北狄合称“四夷”。

C.海内和九州、神州、赤县、瀚海等同为中国别称,源于我国疆土四面环海之说。

D.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是给予死者及其亲属的特殊荣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觊之富有远见。刘义康当权时,他借口脚病辞官归家。等刘义康被贬谪废去宫爵,他因未卷入殷,刘二人的纷争,未被牵连。

B.顾觊之治*有方。山阴县一向难以治理,与前后在此任职的官员相比,他更善于化繁为简,使山阴县*治清明,其治理效果无人能及。

C.顾觊之不畏权贵。幸臣戴法兴权倾朝野,而顾觊之从不降低身份,屈心以从,致使戴法兴嫌弃厌恶他风骨节操过于刚直严厉。

D.顾觊之严于教子。他对儿子放债的行为十分不满,多次劝阻,而顾绰总是不听,于是他以智慧骗取了儿子的信任,火烧了债券,恩泽乡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

(2)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不敢闻命。

14.针对唐赐妻儿的做法,文中刘勰和顾觊之观点不同,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御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

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

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

D.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一脉相承。

16.本诗中“月”这一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2)《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才貌双全,色艺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将领周瑜的回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地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①。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动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②。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18.下列各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组是()(3分)

①富贵于我如浮云。

②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③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④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

⑤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⑥半天朱霞,粲然如焚,……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⑥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简化为:“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②《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等影片通过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的故事,③塑造和反映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④深受广大观众所欢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⑤不仅三部影片为新中国70华诞营造了热烈浓郁的文化氛围,⑥也进一步提振了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信心。⑦三部影片诠释了献礼片的新内涵,掀起了国庆期间新的观影热潮。

22.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5分)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这项被誉为“新世界第七大奇迹”的工程备受瞩目。大兴机场采用了崭新的设计理动,一改传统的横向分散布局,将国际和国内旅客功能集中垂直叠加,形成一个集中的航站楼,这是全球首创。大兴机场还使用了很多智能“黑科技”:智能停车、智能安检等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工件人员佩戴着AR眼镜就可以精准提醒旅客及时登机。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以食为天”,“俭,德之共也”。敬畏食物、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绵延至今。然而在餐饮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出。数据显示,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年至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万至万吨,相当于万到万人一年的口粮。不久前,联合国发表《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警全世界将迎来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报告指出今年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这引起了社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秋季蕲春县普通高中高一年级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