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无声革命极权之下,改变人生的120秒
TUhjnbcbe - 2025/6/22 21:14:00

《无声革命》是年上映的德国电影,改编自高中时自东德逃往西德的DietrichGarstka于年时出版的《沉默的教室:关于勇气,凝聚力和冷战的真实故事》。电影导演拉斯克罗曼年时导过获奖无数的《大审判家》,两部电影都直面德国历史中复杂难理的伤痛记忆。

年,那是柏林围墙尚未建立的年代。尽管围墙还没出现,柏林早已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分治管理。有两位来自东德的高中生,为了偷看西德电影而冒险跨越疆界。

这种在当时不算少见的冒险,却因偶然看见电影放映前的新闻画面——匈牙利人民反抗苏联统治,他们长久麻木的神经突然受到挑动。回到东德,在班上发起两分钟的默哀,一场对自由的思辨、抉择与宣示,也就从此展开。

一、故事背景:年匈牙利革命时的东德

电影的背景在东德,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被列强分裂占领,苏联扶植亲苏政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一般所称之“东德”。随着东西方冷战情势升高,自由出入东西德边界越来越困难。年东西德边界封闭,但东德境内的原首都柏林,依然被划分为东德首都东柏林与西德治理的西柏林。

当时通过东柏林的铁路全都同时通过西柏林,因此东德难以阻止人民透过铁路逃往西德。直到年东德另建一条铁路绕开西柏林,才真正完全封锁进入西德的途径。《无声革命》便是发生在东西柏林完全封锁前的年。

年,在东德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发生大事的是位于德国东南方的匈牙利。年匈牙利革命造成约名民众与名苏联士兵死亡。

年10月,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生学生抗议事件。在秘密警察强力镇压之后演变成以布达佩斯为中心,席卷全国的革命行动,并曾经一度成功使政府倒台、解散秘密警察、退出华沙公约,并预备举行民主选举。

但后来苏联军队大举入境镇压,踩熄了革命的火苗,并再度建立亲苏政府进行高压统治,直至苏联解体。在整个年匈牙利革命前后,除了大量人民伤亡之外,更造成20万人逃离匈牙利成为难民。

二、小教室中的秒所引发的政治风暴

电影故事便在这样的历史脉络下展开,一群优秀的东德高中生偷听西德广播电台的新闻。新闻报道匈牙利学生抗议活动的消息,使同为学生的他们感到同情,尤其是传出一名知名足球员的丧生,更让他们群情激愤。

第二天一早上课前,其中一名学生临时起意,呼吁大家为在匈牙利牺牲的人们默哀两分钟。虽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赞同,但在投票表决之后,全班便一起在上课老师的面前,沉默了秒。

校方很快就得知消息,原来想息事宁人,但终究惊动了上级教育局与中央教育部。上级将事件定调为“反革命抗议活动”,约谈每位学生,威胁利诱想找出主谋。调查进行的过程中,电影的主干在于观照几位参与学生的心境与他们的家庭关系。

赞成默哀的两位主要角色之一:库提,父亲是人民议会主席。作为高官之子,对父亲严谨的教育方式与保守立场并不认同,家庭关系紧张。相反的,另一位赞成默哀的泰奥拥有虽经济窘促却美满温暖的家庭,包括开明的父母与两个心爱的弟弟。父亲年轻时曾参加示威,但为了家庭不再出头,每天辛苦地做着粗重劳力工作养活家人。

默哀行动的主要反对者艾力克,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对生父作为忠诚东德社会主义卫士而殉职的印象支撑着他,却不知道其实自己的父亲当年是以背叛者的身份被处决。

三、导演不讨好流俗的表现手法

三人的家庭分别代表着三种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这部电影最杰出的地方便是在描写这些家庭的同时,还能让角色个性维持立体,不流于刻板。

库提的父亲在整部电影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几近反派的形象,但最后为了拯救儿子,不惜牺牲自己;泰奥的个性在学生中最为不羁,而在家庭关系里却是最柔软纠结的;艾力克反对默哀行动,与两位主角处处冲突,同时也有着不出卖同学的傲气。

角色的描写鲜活,让电影中的压迫、冲突与不公无法被简单归责,观众因此不得不去思考历史、价值与现实所交织出的困难处境。我很喜欢导演拉斯克罗曼总是有些保留、不一厢情愿的叙事角度。

这部电影除了控诉东德政府对人民的高压统治之外,也同时提到,引发整起事件的那则“足球员已死”新闻,其实是西德政府为了煽动东德民众而制作的假新闻。导演这种虽不讨好,但不随意站边的坚持,在《大审判家》中亦复如是。《无声革命》里最引我思考的一幕,是在接近结尾时,库提决定放弃卸责的机会,挺身而出担下责任。

在他步出教室时,全班同学一个接着一个站起来宣称自己才是主谋,甚至当初反对默哀的几位同学也站了起来。这当然是一段激情感性热血的熟悉电影情节,但导演安排了在教室第一排右侧,有唯一的一位同学没有站起来,只是低头坐着,被其他站着的同学围在中间。

这幅画面实在太引人注意,让人不禁思考,现实世界中一定会有人与我们做了不同的选择,那样算是错误的吗?以及,与我们做不同选择的人,是不是也正承受着与多数不同的压力呢?甚至,跟我们一起站起来的人们之中,有没有迫于压力才站起来的人呢?导演宁愿牺牲畅快的戏剧效果,也要留下一隅思考空间,令人激赏。

四、现代德国的历史遗绪

延伸下去思考,在《无声革命》中较为明确的反派是东德教育局与教育部的官员们,他们代表的是当时压迫人民的东德政府。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错误”那么简单的概念。

事实上,继承了当年东德主政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遗产的现代德国极左政党“左翼党”,在年的德国大选中得到了近10%的选票,于电影故事的发生地柏林,甚至得票率近20%。而主张为纳粹平反的极右政党“德国另类选择”,更是以超过12%的全国得票率,成为如今德国最大的在野党。

当然,这不代表德国人民依然支持纳粹法西斯与极权统治。但这可能代表着我们心中的那些历史大反派,并不是毫无理由就莫名想毁灭世界的恶魔党。他们背后隐藏着的理路与价值,即使到了现在依然真实存在于人们心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声革命极权之下,改变人生的1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