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走进气象科技工作者→
今年5月30日是第5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发展成果丰硕,进一步坚定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气象科技工作者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瞄准建设气象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创新报国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他们身处不同的岗位
有的常年奔走在地球之巅
有的扎根于田间地头
有的求索于旱区沙漠
……
但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追求梦想、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
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01
他们,在地球之巅
青藏高原不仅意味着海拔高,更如同待攀登的科学“高地”。赵平深耕高原气象学三十余载,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将论文写在高原大地上。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中,他担任首席科学家。
他们,也曾遭遇艰难困苦
环境艰苦恶劣、出现高原反应,赵平也遇到了失眠、缺氧等情况,他坚持带领项目组成员在拉萨、那曲等地进行观测前的实地协调。
此后的每个初夏时节,科研人员穿上冲锋衣,一路向雪域高原进发。在那里,“缺氧不缺斗志,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得以传承。科研人员忍受着高原缺氧、日晒强烈等艰苦条件,克服暴雨、雷击等对仪器设备运行及探空观测干扰等困难,每天准时开展观测。
苦心不负,实现了重要突破
高原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未被辜负,经过8年攻坚克难,科学试验创新发展了多项综合观测技术,实现青藏高原天-地-空一体化综合观测技术的重要突破,同时明显提升了数值预报模式在青藏高原及下游地区的降水模拟能力。
对于赵平来说,
研究青藏高原越多,
越能感受其中的科学魅力。
他将一如既往坚守自己的那份初心,
用自己的承诺与担当,
攀登科学高峰、燃情高原大地。
02
他们,用努力做到了“自主研制”
面对新任务,他们迎难而上
在过去,我国一直没有自主研制的资料再分析产品。年11月,中国气象局启动全球大气再分析计划。同年12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立即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资料再分析科。年,组建了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及多源数据融合与再分析攻关团队,全力开展我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和陆面再分析产品研制工作。今年5月13日,
我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和陆面
再分析产品正式发布,
摆脱了长期以来对国外产品的依赖。
团队先后研制出
两年试验产品、10年中间产品
和40年全球大气和陆面再分析最终产品。
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03
扎根土地的农业气象专家
从“陆两优”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试验,到“从江椪柑”适宜性种植,再到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局正研级高工池再香扎根土地,以坚韧执著的拼搏和敢于担当的作为,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将专业知识造福一方百姓
她与黔东南州农科所合作,对三个超级稻品种开展大田试验示范种植。在她的试验和研究支撑下,“陆两优”超级稻品种被推广到海拔米高寒贫困山区的雷山县乌东村示范种植,解决了黔东南州贫困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近十年来,随着贵州省红心猕猴桃大面积推广种植,溃疡病亦随之发生。她带领50余名技术员,从年开始持续6年在春季,分别对水城15个红心猕猴桃基地进行溃疡病监测,找出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同时研发了“贵州红心猕猴桃溃疡病气象预测预警系统”,将预警服务覆盖全省50个红心猕猴桃基地,服务规模达30余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可以,
我愿化作迎风微笑的红梅,
为你在寒冬点亮希望。
如果可以,
我愿化作一粒小小的种子,
为你播下丰收的希望。”
这是池再香自己写的一首诗。
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省市党代会代表,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为民造福。
04
主导参与资料同化研究,
见证我国数值预报发展
从首次实现卫星资料在数值预报系统中的直接同化,到卫星资料同化应用大幅提升我国数值预报能力,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正研级高工李娟投身其中近20年,亲历并主导参与了我国卫星资料同化研究,见证了我国数值预报的崛起和发展。
一次次成果应用,助力风云卫星事业发展
在李娟等人的持续攻关下,年,改进后的微波温度计云检测方案应用于风云系列卫星。年,首次实现风云3号C星微波湿度探测资料在GRAPES中的直接应用。年,开发了风云3号D星的微波温度计和微波湿度计观测算子,解决了噪声处理、降水云检测和偏差订正等关键资料应用的问题。年,研发了像元重采样方案,进一步降低观测噪声,风云卫星资料应用效益不断提高。
分享研究经验,带动团队共同提升
作为资料同化领域的带头人之一,她先后主持和参与十几项科研课题。她一直注重持续学习,阅读和积累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多次在国内外卫星资料同化会议上作分享报告,引起了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