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云鼎千江水,万重山散文
TUhjnbcbe - 2024/4/8 17:27:00

青藏高原之所以神奇,不仅有随风舞动的经幡,缥缈的梵呗,它还是地球“第三极”和“千江之源”。这片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上,聚集了众多高大峻美的雄性山脉,想到它总令人高山仰止、肃然起敬。喀拉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一座座山脉雄浑大气、包罗万象,每个名字都会让人激动、自豪、让人血脉偾张!

在这万山之巅,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千万年古老冰川,所有的大江大河都从这里开始,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无一不是发端于这片神奇的土地。青藏高原无愧为“亚洲水塔”的美称。那些成千上万、回环往复的曲水和冰湖就是大江大河的童年。所以,我们理直气壮地说,亚洲的本源在这里,中华民族的本源在这里!

万物因水而生。人类的远祖离开森林,离开深山,便开始了逐水狩猎、游牧、逐水而居的迁徙史。正是这些大江大河,开启了一代代先人们追寻梦想之门。

古往今来,华夏子民的心灵深处,都牵挂着这片神奇的高原,演绎着有关高原的神话故事。而昆仑山则是华夏民族心中最为崇敬的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都属于昆仑山系的庞大家族成员。因而,它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延伸面积最大的山系,西起新疆南部的帕米尔高原,连接藏北,东延青海之东,牵手横断山脉,全长0多公里,巍巍一派王者气象。

在远古先民的眼里,昆仑山是遥远而神秘圣域。它高峻冷艳、云蒸霞蔚、峥嵘万状,让人可望而不可及。随着中原文化逐渐进入青藏高原,具有东方色彩的昆仑神话体系慢慢形成。人们对昆仑山神秘莫测的万千气象加以推演,使昆仑山成了古代神话的摇篮。远古先民们认为,昆仑山作为男神,而西海(青海湖)则是女神,阴阳结合,天地归一,形成了一种朴素的原始宗教。共工氏怒触不周山、西王母世居之玉山,周穆王八骏巡西海,元始天尊的玉京山……这些神话传说,无一不是对昆仑和西海的崇拜、对华夏悠久历史和民族自豪感的追溯,更是一种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原始传承的延伸,那是一种无论怎样多灾多难,华夏民族始终生生不息、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山有宗、水有源、树有根,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巍巍昆仑,才有了对江河源头的一次次前仆后继的探访和深长的思考,并且可能触及到人的生命和华夏民族文化的本源。

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我们,最早认识昆仑及青藏高原也是从这些神话开始的。

总希望看到青藏高原的真实面目,领略高山巨川的万千气象,想看看我们江河的源头在哪里,那些冰川、峻岭长得什么样。以此安慰我们系念高原的躁动的心。冥冥之中,神秘的高原总在向人们召唤,于是,人们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高原之旅。

出长安、过兰州,“唐蕃古道”一路向西延伸。这条道曾是大唐与吐蕃交往的官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南线,也是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走过的路。里的崎岖山路,跨越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穿过无数的冰川河流,到达拉萨,她和她的和亲队伍一去走了三年。而今,从西安到玉树全程高速,短短几年间,所有通往高原深处的公路都打了隧道、架了桥梁、铺了油路,一日千里早已不在话下。

站在日月山上,遥望仲春时节的茫茫高原,衰草连天,冰雪盈地。这里是农牧区分界线,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当年,文成公主站在这里回望长安,长安不见使人愁,官道上尘烟遮住了来路。来时,太宗皇帝送她一面宝镜,告诉她若想家时,拿出宝镜便可看到长安和家人。于是,她取出宝镜,怎么看也看不到故乡长安,一怒之下,将宝镜摔在赤岭上,宝镜破为两半,化作日月二山,赤岭从此改名为日月山。泪眼模糊的她,忽然理解了太宗的良苦用心。于是,她擦干眼泪,决然斩断思乡之情,将车辇换成骏马、唐装换作藏服迤逦西去,担负起和亲安邦的重任。松赞干布亲自率领满朝官员和大队人马迎亲于柏海(即今玛多县扎陵湖和鄂陵湖畔),并在此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然后与文成公主结伴而行,前往逻些(拉萨)完婚。

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珍贵的释迦牟尼佛像和佛经,至今仍供奉在大昭寺内,被藏传佛教奉为至尊;文成公主从大唐带去的天文历法、医药千方、五行经典、工艺技术,对丰富和发展藏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对汉藏文化的融合做出这么巨大贡献。文成公主入藏9年,松赞干布去世(享年34岁)。其时,她才25岁,按照唐朝规矩,可以回故乡长安。但她依旧生活在吐蕃直至逝世,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可见她和西藏土地、人民感情之深。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多年间,吐蕃与大唐之间再无战事。

沿着唐吐蕃古道前行,越过河卡山,逐渐进入巴颜喀拉山腹地。这里平均海拔四千多米,一望无际的高原牧场,被条条缕缕的雪带分割,阳光很辣,一群群牛羊啃食着草根,绵延的群山线条非常柔和,乍一看像是丘陵地带,一如上帝随意抹出的一条条弧线,弧线上是一道道斑驳的雪岭。若是到了夏天,这里将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碧草茵茵,牛羊如珠,一派大美景象。原以为巴颜喀拉山是峭拔冷峻、高山危谷、行路艰难的山地,眼前,山体圆润舒缓,一条高速路,起起伏伏直抵玉树。地理学家将此种地貌称之为“高原平山”,而巴颜喀拉山正是昆仑山的南支,西接可可西里,东连岷山和邛崃山,藏语为“华丽的山”之意。

巴颜喀拉山便是黄河的源头所在,从高陵上看,洼谷地带全是宽宽窄窄、大大小小的海子和曲水,一条条一缕缕,弯环连接;山崖上的积雪常年不化,多处呈现冰河垂悬的奇观。到了玛多县后,湖网密布,纵横交错。其黄河上源的扎曲、约古列宗曲、卡日曲、江曲,曲曲相连——“曲”,藏语为河流的意思,又形象有浪漫!这些曲水一路裹挟无数支流而来,到了玛多时形成了扎陵湖,之后又流入鄂陵湖……

玛多,藏语是“黄河源”之意。正是落日熔金时刻,从无人机上看,金黄色的大地上,无数清亮的涓涓细流汇集于此,飘向一片偌大的湖区。由于国家实施三江源保护,我们探访星宿海和扎陵湖、鄂陵湖的计划未能实现。

夜色已深,外面的温度已达零下十五度左右。玛多县城虽然不大,却灯火一片,大小客栈很多,可见过往游客一定不少。我们住的客栈铺面不大,一应设备备齐全,干净整洁。县城的海拔米,大家都担心是否能睡好觉。第二天早晨,大家起床后果然都像霜打了一样,病恹恹的。有两位多次入藏的旅友,竟然翻江倒海地呕吐,几人中,只有我高原反应迟钝。

站在巴颜喀拉山海拔米的垭口上,北风卷起路边的经幡猎猎作响,周围的冰川雪岭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环顾南北谷地,冰湖海子千丝万缕、环环相扣。巴颜喀拉山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这里,黄河源逶迤东北而去,而长江源则飘向东南。当黄河走出巴颜喀拉山后,在若尔盖大草原上绵长地回转往复,她似乎听到母亲的呼唤,百折回头、十分留恋、不忍前行,便有了“黄河第一湾”的自然奇观,像一首让人激动的婉约的诗词,令人眼前呈现出“曲水流觞、兰亭修禊”的诗意幻觉。

黄河其实就是一条“诗的河流”,一条寄托民族之魂的英雄河!

黄河既有婉约之美:“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也有波澜壮阔:“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有寂寞荒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也有腾跃旷达:“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更有雷霆万钧的浩然之势:“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从巴颜喀拉山下来,便是唐古拉山山脉。沿着国道驰过一段曲折险峻、荒凉的峡谷地带后,面前突然有了树木和经幡,冷峻的山体有了生命,那些冷杉、雪松还很繁茂,臧家民居也多起来。一条大河出现在面前:通天河到了。

通天河和札曲河汇合口有一座立交大桥相连接,对这偏僻深山里的桥梁,“基建狂魔”们也毫不苟且,造型美观、立体交错、粉刷一新,很是壮观。左边山坡上一行标语最是惹眼: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从筑路者留下的豪言壮语,可以看到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博大胸怀!正如路上遇到的一位南阳老乡,他是中铁四局“拉林铁路”的建设者,他说,他已经十个月没有探家了。我问他,不想家吗?他笑笑,经常给老婆孩子视频,再有两三个月路建好,就可以回家了……

右边通天河,从西面而来,河面宽阔,河水蔚蓝;左边札曲,河床较窄、河水较浑。在我的脑海里,通天河及上游的沱沱河是何等的神圣,而眼前的通天河是那样普通,河谷不宽,岸边的树木也不繁茂,低调而平和。只有几条扯到河对岸的五彩经幡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小小的沱沱河从冰川峡谷里走出,一路砥砺前行,穿过无数大山,所过之处,无数支流归入干流,使长江形成滔滔大势,滋润着沿岸膏腴之地,成为中国能源、交通、灌溉的多能水道。

唐古拉山藏语“高原上的山”之意。长江源头沱沱河便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唐古拉山顶是海拔约米的准平原,山体宽公里以上,至今还有更新世的冰川残留,刃脊、角峰、冰川地形交错期间,冰川堆积厚达米以上,形成东西走向的湖区和喷出温泉,以及喀斯特地貌。一座唐古拉山承载了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三条大江发源地的重任。

沱沱河走到治多县的囊极巴陇与当曲汇合,始称通天河;通天河流经青海治多、曲麻莱、称多、玉树四县,其间八百多公里,至玉树结古镇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称金沙江,四川宜宾以下则称长江。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世界水能第一大河,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上完全属于一个国家的河流之中最大的河流。

相信不久的将来,长江上源将在民族复兴、强国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论证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就是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这一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更为宏大的“藏水入疆”红旗河工程方案,也在酝酿论证。该工程方案通过连通中国西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格尔木河、铁木里克河等流域的各水系资源形成水网,调度和配置水资源的水利水电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将使中国西部的沙漠变成绿洲和千里沃野,能创造1.2亿个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中国西部的经济崛起,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在未来三十年成为拉动中国和撬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或许,南水北调工程和红旗河工程合并考虑,综合解决西北缺水和黄河调水的问题,是专家们论证的重点。

青藏高原的太阳醒得很晚,早上八点囊谦县城还在一片朦胧中,我们已经登程出发了。县城香达镇的海拔高度为米左右,与许多县城相比海拔低了许多,旅友们休息得都很好。一直到九点左右,太阳才刚刚爬上山头,山体、河谷抹上了一层暖黄。“牧马人”沿着山路拐了几个险峻的大“之”字,爬上山顶。垭口眺望,周围的雪山金光闪闪,真的是日照金山。然察大峡谷里怪石嶙峋,冰瀑、迹在暗影里十分跳眼。

囊谦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南接横断山脉,北临青藏高原主体,境内大小山脉纵横交错,峰峦叠嶂,唐古拉山四条并列的支脉以西北向东南走向,构成了总体倾斜的地形骨架。“囊谦”藏语意为“内大相”,是吐蕃时期的官职名称。据文献记载:珠氏家族的后裔直哇阿路携其家眷及部分属民由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折多山一带迁入玉树南部,据说其祖先祜隆荣布曾担任过内地某王朝的内大臣,为纪念祖先的荣耀,遂以“囊谦”作为部落名称。

囊谦是青海最南面的县,翻过山顶一直下到谷底便是西藏昌都类乌齐县境。

在唐古拉山体里行走,翻山越岭,涉水过涧,若不是“高德”指路,真的有点枯燥而茫然。沿着一条扎曲忽左忽右前行,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澜沧江流域。

澜沧江是国际河流,在云南流向东南亚,被称为湄公河。其源头在唐古拉山东北部吉富山扎阿曲谷涌泉,源头支流众多,仅在扎阿曲和扎那曲汇合处,就有近多条支流。扎阿曲与扎那曲汇合后叫扎曲,扎曲和另一条昂曲在昌都市区汇合后始称澜沧江。站在两两江交汇处,看河床骤然变宽,河水深蓝,莽莽沧沧、波澜壮阔。澜沧、澜沧,汉字的表意竟如此准确!

在昌都市区东南十二公里处,有一处新石器晚期时代的卡若文化遗址,距今0至年。卡若遗址发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有房屋遗迹二十多座,还有许多石制生产工具以及谷物、兽骨等。在这里可以看到半地穴平底和半地穴圆底的房屋,稍晚又出现了地面房屋和双室房屋。到了晚期出现了二层石墙房屋。这种楼屋,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卡若遗址的农作物还发现小米,推测当时卡若人吃的粮食主要是小米。小米耐干旱,耐寒冷,卡若人生活的地方适合种植小米。在四五千年前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澜沧江边,已有智慧人类生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澜沧江上游流域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开发研究较晚,其流域的文化内涵也无法与黄河、长江相比。直到年,天水人周希武作为甘肃勘界大员的随员,与牛载坤合作在玉树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考察。在考察期间,牛载坤冲寒冒险,遍历澜沧江及通天河中下游一带,进行测量,制成我国第一张用新法绘制的玉树地区简图;而周希武访问长老,参考图志,深入考察玉树地区的山川风俗,形势要隘,疾苦利病,井参考旧时档案,以类排比,写出了《玉树调查记》,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澜沧江源头及周围水流情况。从而,开启了对澜沧江上游的研究和开发的先河。

周希武记录道,在群果扎西滩西部有座山,山洞深不可测。传说曾有个藏族探险者拿着一团足有三斤重的毛线往里边放,线放完了还是未到洞底。有人说它有二十五公里长,到藏青交界处的锡卡山而止;有人说它有八百里长,直通西藏黑河。不过在洞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里面有风呼啸,看来此洞肯定另有一口。洞里干燥寒冷,没有障碍,牧人们叫它“天然隧道”。也许不远的将来,说不定此洞会爆出轰动性的新闻呢。

穿过一段峡谷和山涧,眼前忽然一亮,一汪明媚碧澄的湖水出现在面前:然乌湖到了!对于一路颠簸和高山峻岭致使视觉疲劳的驴友们来说,这一汪湖水不起到了消除疲劳、激起兴奋、净化视觉的作用。

然乌湖是一个狭长湖泊,东西长约二十多公里。这里,便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约在年前的一次大地震,使然乌附近的山体轰然崩坍,巨石、碎岩堵塞河道形成了这个堰塞湖。湖畔四周布满了冰川雪山,西南岗日嘎布雪山,南面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有伯舒拉岭。大量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的补给水源;湖水向西倾泻,成为帕隆藏布江的一段平缓河道。

春天的然乌湖像一块碧绿的翡翠,碧的透彻、绿的滴翠、静的悠雅。周边的雪山如银挂玉瀑覆盖在青色的山体上。天幕湛蓝,几缕白云横曳天空。

如果你来自都市,心底装满了喧嚣和浮躁,那么你就在这湖边走走,灵魂立马会沉静起来,时间也会变慢,空气里满是自由的信号,没有人愿意立马离开。

帕隆藏布江的源头在然乌湖南面阿扎贡拉冰川,平缓地穿过然乌湖后,向西奔去。这里是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也是著名的“冰川之乡”,卡钦冰川、依欣冰川、朗秋冰川……从察隅、八宿到波密冰川相连,略无阙处。

帕隆藏布江流经波密,地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两岸云杉、雪松繁茂,江湾草甸相连,桃花与雪山相映成趣,赏桃花的游人如织。行驶在公路上,恍若穿越在长白山夏季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当帕隆藏布江流到通麦时,转身向南,留下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在林芝巴宜区排龙乡汇入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江水能资源是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首,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是西藏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年楚河则是雅鲁藏布江的最大支流,雪水从珠峰北坡急速而下,留下了一条著名的河谷,这条河谷成为从珠峰北坡登顶的主要通道。年楚河带着珠峰的冰露一路向下,在即将结束这段精彩的独立行程时,随性而率意地流淌在一片空旷的峡谷地带,成就了日客则地区“西藏粮仓”的美誉。

雅鲁藏布江正源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曲,那是一片面积巨大的湿地,河谷宽阔、支流众多。马泉河、柴曲、羊八井、羊卓雍错等,曲、错相连,形成沼泽湿地或湖泊。河谷常年被冰川和积雪覆盖,周围是险峻的高山,条条冰川盘曲在山谷之间。在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大片无人区,雅鲁藏布江虽然阅尽千古苍凉与冷寂,却不孤独。看,一座座皑皑雪山与她相伴,一条条河曲与她汇合,一群群藏羚羊、藏野驴、黑颈鹤、旱獭等高原生灵与之共舞。

雅鲁藏布江从杰玛央宗冰川出发,一路纳入拉萨河、帕隆藏布、拉喀藏布、尼洋河、尼泽曲、年楚河等河流,水势大增。这些河流每一条都声名显赫,每一条都有一部沉雄的历史和精彩的自然画卷。雅鲁藏布江曲曲折折一路向东来到墨脱县,从一个叫“巴普卡”地方流入邻国印度,之后又潇洒地到孟加拉国转了一圈,再回到印度,经著名的恒河流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劈开青藏高原山地屏障,使印度洋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原上,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

喜马拉雅山无疑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因而,造就了雅鲁藏布江这条世界上最高的河流。喜马拉雅,藏语为“雪的故乡”,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天然国界。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公里,宽~公里,它盘曲交错,重峦叠嶂,气象万千,是横亘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条巨龙。

沿着尼洋河右侧一路向下,跨过尼洋河大桥,便来到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两江交汇后江面变得开阔宏大,白色的沙洲连接着浅滩,时有黑颈鹤、斑头雁在浅滩戏水。进入米林县境后,右岸的桃花蓬勃开放,无数村寨掩映在桃林之中,一派天真、祥和的氛围。这里的桃花似雾似雪似云霞,这时,你若和蜜蜂一起在桃花里穿行,恍若坠入化境。隔江遥望左岸,却是高山连绵,一座座峻峰上白雪皑皑。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你会被峡谷的险峻和浩浩大气所震倒。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大、最深的峡谷,全长.6公里,最深处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河谷热带雨林九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

跨过雅江大桥,再次来到雅江左岸,悬崖陡峭、江水奔流,不敢贪看。由于天光不好,薄雾朦朦,南迦巴瓦峰隐藏在一片云雾中。顺着左岸一直前行穿过一片片密林来到江边,准备绕到右岸继续前行,可惜雅江大桥被洪水冲断了。

尽管雅鲁藏布江流经的地区山高谷深,但高原人还是凭借着江水的滋润,从远古洪荒一步步走到了繁荣的今天,创造了灿烂的藏文化。每一条溪流都有梵音声声,每一个湖泊都映着经幡的光影。

雄峻的喜马拉雅山伴随着雅鲁藏布江一路走向远方,远方不是她的归宿,她的归宿在就我们的心中!

斜阳西照,雪迹斑驳,邦达草原在狭长的宽谷里一派金黄。远远看去,邦达镇像漂浮在暖色云雾上。在这片高寒草原上,怒江的支流玉曲河蜿蜒其间。玉曲河是怒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类乌齐县附近的瓦合山南麓,流经昌都的洛隆、察雅、八宿、左贡和林芝的察隅,在察隅县察瓦龙乡木巴村附近汇入怒江。

邦达镇在国道和国道的交叉点上,人流车流量大,住宿十分紧张,只有翻过业拉山顶住到八宿去。这时候从邦达翻越“七十二拐”,是要赶夜路的。

车子爬上业拉山口,我们被眼前的幻境镇住了:夕阳照耀下,雪山变成了金山,一缕缕淡紫色的云霞,漂浮在在起伏的山顶上。山体上色彩层次十分丰富,背光处呈玫瑰色逐渐向靛蓝色过渡;北面的山在侧光里料峭万端,虎踞龙盘;高大的白塔上风马旗在狂风里猎猎作响,似乎在给这个冰雪世界欢的赞歌。

景色慢慢变暗,车辆纷纷打开大灯,人们十二分的留恋开始下山。“七十二拐”只有十二公里,从业拉山顶到八宿也不过三十来公里的路程,却走了近三个小时,“七十二拐”上车辆首尾相接,每拐一个弯,夜行车都要十分小心,特别大车相会,时不时会造成拥堵。

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汹涌的江水。一查“高德”,原来是怒江岸边上。

在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怒江的上源就诞生在雪谷溪流上。不过,这时她的乳名叫“那曲”,因江水深黑,当地人又把它称为黑水河,那曲的旧称因而也叫“黑城”。那曲河向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时,始称怒江。怒江到了云南,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而称之为怒江。怒江从云南潞西出境进入缅甸,更名为萨尔温江,而后归入印度洋。

怒江以高亢的节奏冲进横断山脉时,与澜沧江、金沙江一起在横断山演绎了一场三江并流的豪迈大戏。三江并肩走过多公里之后,金沙江向东拐了个大弯又扬长东北而去,澜沧江和怒江又一起冲入东南亚。在横断南山,三江之间的距离仅为60公里,其中怒江与澜沧江最近的距离仅为19公里,并行而不相交,在横断山里创造了无数自然奇观。

如果你走过“丙察察”路段,一定会对道路的险峻和怒江的咆哮留下很深的印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灵魂归故乡”。所谓“丙察察”就是从云南的丙中洛镇,经过西藏的察瓦龙乡到察隅县城,其间公里中有多公里的搓板路。这曾经是一条茶马古道,近年来几经拓展,成为新国道的一段。此国道北起新疆的喀纳斯南至到广西的东兴,全长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道。国道上所有的路段基本都铺好了油路,只有“丙察察”这一段没有完成。可以想见,修建这一段路该有多么的难。高山峡谷,怒江激流,冻土带加上塌方和泥石流,刚刚修好转眼又被破坏。

从察隅县出发反向走“丙察察”,一路上山,搓板路颠得你发狂,恍若回到六七十年代坐在手扶拖拉机上走礓石路的感觉。搓板路一边贴着峭壁,一边紧临着深壑,加上无数个V形弯连着上坡和下坡,坐在车上左右晃荡;峭壁上的碎石块随着冰雪融化,时不时飞到你的车前或车后,令人步步惊心。

然而,周围的风光又让你不忍挪步。冰川、雪山变换着不同的形状来到你的面前。或崔嵬或峭拔或冷峻或圆润或飘逸,像在天空里行走,又像在云端里漂弋,使人陡生愿与这个无尘的世界永不分离、同生同灭之感!

峰回路转,垭口下一条深谷折向远方,深谷里衰草连天,没有人家,没有树木,一种遥远而荒寒感觉飘向脑际,砂石路面打了十几个一百八十度的“神仙弯”伸到谷底;十数公里后,转过山头,突然又出现另一种景象:山谷里雪松冷杉郁郁葱葱,一条溪流漱石激湍,淙淙有声,几户藏寨散布于森林中,五彩经幡在随风飘荡。

从海拔0多米的贡山顶上,下到海拔2多米山谷,这多米的落差,是在宽度不过百米、坡度在七十度左右完成的,这你相信吗?事实的确如此。搓板路只拐了七个“之”字就下来了,车子简直是从一个梯子上爬下来的,对此,你不得不佩服公路设计者的智慧和大胆!

在察瓦龙乡西北面的木巴村,玉曲河从唐古拉山奔波了多公里的在此汇于怒江。一山隔开,两江相交,形成V字形接口,陡壁四立,路上塌方刚刚被清理出一车之宽,河床却很窄,一座铁板桥飞架南北,靛蓝色的江水打着旋儿向东涌动。“丙察察”跨过大桥,从此与怒江相伴前行。

这条滇藏古道,如今成了探险者必走的路线,似乎谁走一趟“丙察察”,足慰平生、足以炫耀的样子。

“丙察察”路面不宽,仅能会车,大部分是贴着江壁修建,峡谷很深,江水幽暗、流急,让人望而生畏;向上看多是陡坡或绝壁,看不到峰顶。多处护栏被泥石流摧毁;路面上大多是泥石流留下的碎石片,过往车辆谁也不敢走快,若是颠坏你的减震尚还能走,若是在危险路段爆了胎,麻烦就大了。所以再好的车手,只能以每小时十至二十公里的速度行进。

“丙察察”最险的路段,当是大流沙。察瓦龙向东南行进五公里左右,远远看见从高高的山坡上一堵巨大的白色沙石流,犹如瀑布一样一泻而下,直插江底,这就是被称为丙察察线路上“死亡路段”的大流沙。大流沙高约0米,宽约米左右,又称飞沙坡、石瀑。路面斜坡向下,然后在峭壁下拐了个急弯。这一段江边没有护栏,再结实的护栏也经不住流沙的摧毁。大流沙是常年的地质灾害,每年都会有车辆被流沙掩埋后沉入江底。从此经过,必须仔细观察,若有尘烟乍起,流沙卷着石块就会从坡顶飞滚下来。通过时不得鸣笛,不可大声呼喊。

离大流沙约有一公里时,远远看见一辆卡车摇摇晃晃走到大流沙跟前,突然停了,而后又慢慢倒回来。我们不由心里一惊:看来今天是过不去了!我们正在犯嘀咕,却见那辆货车又调整方向,摇摇晃晃地过去了!

通过大流沙,穿过老鹰嘴,我们长长喘了一口气。看来,要想从根本上解除大流沙的灾害风险,只能造个长长的隧道。因为山体碎裂,无法开凿,只能重新架个隧道了。这时,主驾唯恐晚上住不到丙中洛,于是加快了速度。车轮碾在碎石片上发出噌噌的声音,听着让人揪心。担心的事突然发生了,右后轮爆了!怎么办?离开察瓦龙十几公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怎么办?于是打求助,还好,转到察瓦龙乡派出所,公安干警很负责,立即联系上一个修车店的老板,十几分钟救援师傅就到了,谢天谢地!

是啊,“丙察察”真的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

虽然已数次去到青藏高原,却没有这次高原之行触动最大。离开高原多日,高原上的点点滴滴不停地在脑海里涌动。那些蜿蜒曲水、冰川雪岭和浩浩巨川甚至无数次跳进梦里,那极具浪漫色彩的昆仑神话时时萦绕在我的脑际。我曾久久地站在巴颜喀拉山垂悬的冰瀑面前,看着被阳光融化的冰水一滴一滴地向下流淌,听着既柔和又清脆的滴水声,脑海里一片空白又满是感慨,眼眶里既温热又冰凉,那一滴滴的融冰水就像滴在自己的眼眶里。一滴滴的融冰水溢满水泊后,又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远方被无尽的重峦挡着了视线。

对此,似乎不记录点什么,无法向那一滴滴融冰交代,无法向留在高原上的脚印交代。但是,提笔却有些莫名的胆怯,觉得笔下无力,无法描绘对高原大川的敬畏和感慨。

为了记录这些感动,才有这篇旅行日记。

毫不夸张地说,青藏高原不仅是华夏民族的脊梁,也是世界的脊梁!青藏高原就在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它、不保护它,没有理由不挺直自己的脊梁!

有一种担忧也许不是多余的,拥有者往往因为拥有而不加珍惜。青藏高原上崇山峻岭的超然沉默、巍峨雄峻,江源溪流的率意、随性和自由,大江巨川汹涌澎湃、勇往直前,不是我们应该汲取的营养吗?假如你淡忘了源头,无异于淡忘了历史;假如你面对千江之源的青藏高原没有敬畏之心,如果你目睹冰雪融水的点点滴滴和回环的曲流而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淡忘、还有什么可以让你激动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鼎千江水,万重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