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五年来,贵州8人亮相代表通道委员通
TUhjnbcbe - 2023/6/14 19:52:00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63.html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正式开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有色金属焊接班班长姜涛亮相“代表通道”,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集中视频采访。

年,全国两会首次开启“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五年来,贵州共有6名全国人大代表、2名全国*协委员走上“通道”接受采访,讲述履职故事,发出了贵州“好声音”。

天眼新闻带你一起盘点,回顾贵州代表委员亮相“代表通道”“委员通道”的精彩时刻。

“代表通道”(年)

亮相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姜涛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提问:我有问题问姜涛代表。姜涛代表您好,我们知道您参与焊接的产品遍布航空航天各领域,您在工作中怎样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创新成果?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工匠精神”的传承,我们中国有句老话“教会徒弟就饿死师傅”,您作为“大国工匠”是如何看待对下一代工匠的培养?谢谢。

姜涛代表精彩回答:大家好!我是姜涛,来自革命圣地遵义,是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同时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年,在我3岁的时候跟随父母从黑龙江来到遵义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从小耳濡目染老一辈“三线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历程,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作为“三线”第二代航天人,年,17岁时我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企业。刚进工厂时,我立志要做一名好工人,为了练习手握焊枪的稳定性,我将自己的双手绑上沙袋,每天进行6—7个小时的焊接训练,常常累得是筋疲力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个月的刻苦训练,我终于取得了常规需要花两年时间才能取得的焊接合格证。

我和我的团队35年来一直从事航天产品焊接工作。随着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国家多个重大型号装备研制,到航天发射一箭20星,我们克服了无数困难,硬是用手中的焊枪一次次攻破了数以百计的焊接技术难关,让焊缝探伤检测%无缺陷。年9月,长征六号成功将20颗卫星送上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的记录。而这套起竖发射系统从零件到主体焊接,正是由我和我的团队完成的。

我平日工作时的“标配”就是一把不离手的焊枪,我35年来手执焊枪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手中的焊枪一次次超越自我,攻克国内焊接技术难关。我很庆幸成长在伟大的时代,工作在“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技能人才”的大环境中。也正是有了航天事业的空间和舞台,才使我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我亲手焊接的产品多次接受*和国家的检阅,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强大。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但我却将我的生命同国家的强大焊接在了一起,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焊接时产生的火花绚丽而短暂,只有将这份短暂无限延长才有意义!过去人们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而我担心的却是自己的技术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我要将自己在金属材料焊接和大型结构件焊接变形及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志。依托“国家级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我先后培养出多名优秀焊接技能人才,他们很多人都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成长为全国和省市级技术能手和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和技术的传承,才使得我们的航天事业后继有人。

作为人大代表,我将继续加倍努力,发挥好人大代表的应尽职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做好技能传承,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代表通道”(年)

亮相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查艳

中新社记者提问:*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为来自基层医疗战线的人大代表,请问您在履职中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

查艳代表精彩回答:我叫查艳,医院的一位医生。大家知道,贵州山多,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面对茫茫大山,怎样给山里的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我们率先建立了“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紧急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提供急速救援保障。

作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中“中国天眼医疗救援组”组长,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中国天眼”的医疗救援故事。天眼的科技工作者们长期默默地坚守在深山大窝凼里辛勤工作。

去年夏天,一位驻地专家被*蛇咬伤,突发急性肝肾功能损害和溶血,我们立即启用救援直升机,急速到达基地,一边在机上对专家进行救治,一边以最快的医院。通过血液净化、血浆置换等多学科治疗,专家很快痊愈,重返工作岗位时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与死神的较量也有‘FAST’速度”。

对于生命的救治,每提速一秒就是一个胜利。连绵山地的贵州,今天已经彻底撕掉贫困标签,我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硬化路,我们也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系统的全覆盖。“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力保山里的老百姓不仅看得上病,还能看好病。

记得家住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金钟镇大营村的一位孕妇,怀上了双胞胎,在怀孕期间她出现了高血压、高血糖、蛋白尿等多种并发症,我们利用四级远程医疗诊治系统,定期为孕妇做好产前检查和监护。去年3月,正值疫情期间,孕妇面临生产并突发紧急状况,医院有多公里,我们立即启动山地紧急救援体系,做好疫情保障,仅用了39分钟,将孕妇送达手术室,保住了母女三人的生命。而这在过去,医院需要一天多的时间。

年,我们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0万分之16.07,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距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进步了,挽救了妈妈,赢得了生命,赢得了未来。

说到体会,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无论是刚才提到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形成,还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都为抗疫、抗贫两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广大群众拥有暖暖的幸福感,踏实的获得感。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好花正红,期待各位媒体朋友们到贵州看一看、走一走,多彩贵州等着您!谢谢大家!

“代表通道”(年)

亮相人物: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是提给石丽平代表的。我们了解到,近些年来您一直在坚持推广松桃苗绣,您把松桃苗绣推广到祖国各地,推广到了世界,同时也带动了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请问石代表,在您带着大家脱贫致富的这段日子里,您有哪些感受,您的故事又是如何的呢?

石丽平代表精彩回答:我的家乡是神奇古朴,苗族文化比较深厚的贵州松桃,它是全国5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近几年我的家乡攻克艰难,脱贫攻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我们的创业、还有我们的苗绣的发展,人民群众得到了幸福感。还有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松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迈上了小康之路。

我从年开始,用8年的时间突破了3万多里路,记录了苗绣的历史,收集苗绣资料。我作为松桃苗绣的第7代传承人,怎么把苗绣技艺发展好,传承好、运用好,我一直在思考。

年12月我组建了松桃苗绣团队,由3名绣娘发展到今天的多人,他们当中有下岗女工、留守妇女、返乡农民工。以我身上穿的苗绣“鸽子花”为载体,把我们的指尖记忆转化为指尖经济,我们的一朵朵“鸽子花”销往了67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主品牌,“鸽子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我坚信“用是最好的发展,用是最好的传承”。我的姐妹们通过我的培训掌握了一名技能,他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苗绣不单单是妇女的特点、特长,我们身边还有一个特殊的“绣爷”。他叫杨光荣,几年前因一次意外他高位截瘫。年他经过我们的培训,走进了我们的队伍,成了一名苗绣技师。我的身后像杨光荣这样运用苗绣脱贫致富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把指尖技艺转化为脱贫力量,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如今在*和*府的领导下,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出了大山,搬进了城里,和贵州万易地扶贫搬迁户一样,迎来了新的生活。我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个易地扶贫工坊,带动了我们的妇女从中得到了一门技艺,他们一针一线,去年绣出了多万元,带动了多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实现了搬得出、有就业,逐渐能致富。现在像松桃苗绣这样的技艺,在贵州已带动了50多万妇女就业。

在这里,我站在人民大会堂,为绣娘、绣爷代言,我的姐妹们看到我一定很高兴。我也诚挚的邀请大家去多彩贵州看一看,看看我们的民族文化的魅力,分享我们脱贫致富后的喜悦。谢谢大家。

“代表通道”(年)

亮相人物:全国人大代表罗鹏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提问:大数据是当下的热词,所以这个问题是提给罗鹏代表的。我很好奇,大数据是怎么和货车司机这个群体结合在一起的,这中间有什么故事吗,能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罗鹏代表精彩回答:说到故事,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事。这个事发生在唐古拉山口,一辆货车、两个司机,因为大雪封山,在山里面困了差不多两天,后来路通了,电瓶消耗完了,高原反应非常明显,旁边又没有车,他们也没有找到救援的点,他们只有通过平常用的货运APP把救援信息数据发了出来,通过他们的位置数据和周围货车的行驶轨迹数据,我们迅速地覆盖呼叫了周围公里的台货车。由于要做电瓶的匹配,我们又把车的型号、品牌和年限的数据做了精准的推送,最终选了一台从那曲开到格尔木的货车。两个小时之后,被困的货车司机被救了。如果没有大数据,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大数据在物流这个传统行业的一个典型的应用。

中国有3千万的货车司机,群体非常庞大,他们承担着中国差不多70%以上的货运总量。以前一个货车司机从北方运苹果到贵州遵义,运来之后一定要从遵义开着空车到贵阳,一二百公里,去贵阳物流园的小黑板里面找货,那两三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现在他打开APP,所有的实时货源数据一目了然,半天时间就可以搞定,他一年至少可以省一万公里以上的空驶带来的柴油消耗,至于这过程当中的路费、油费、保险费、住宿费等等也都节省了。

今天,大数据在点点滴滴的改变着货车司机的生活,他们可以通过精准的长跑路线的匹配,办一张ETC卡,享受ETC折扣,一年可以至少节省1万块钱的路费。他们也可以通过价格数据跟位置数据的精准匹配,使得自己找到附近最近的、价格最优惠的,同时质量又有保证的油站,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年可以省将近1万块钱的油费。

过去,货车司机在金融机构是完全办不到信用贷款的,甚至连信用卡都很难。但是今天通过交易数据、行使数据、行为数据的匹配,建立了风控模型,金融机构可以把相对成本低的信用贷款给到货车司机。本质上是小微企业的货车司机这个群体,通过大数据真正的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不仅如此,今天互联网+*务可以让货车司机通过APP办理异地车辆年审。甚至在贵州,他们可以通过APP去查询违章、代交罚款,还有在我们的互联网上也已经有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帮助货车司机解决他们交易当中的纠纷。所以如果大数据要为传统产业推动赋能的话,首先是为传统产业当中的基层劳动者服务,让他们获益。通过把他们由大数据的旁观者变成使用者、获益者,他们有了实惠,每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自然整个传统产业的升级也就指日可待。

最后,我想替中国的货车司机代个言。如果说中国的高速公路就是大动脉的话,那么货车司机就是运送国民经济所需要的营养的红细胞,他们也是共和国的建设者,希望我们的媒体朋友多
  

亮相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提问:想请杨昌芹代表谈谈,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民族地区如何突出特色?实现脱贫致富?

杨昌芹代表精彩回答:大家好,我来自赤水河边的一个民族村寨,我是在场年龄最小的一个。我年龄虽小,但我经历了我们赤水的脱贫攻坚,也是新一代的受益者。我从事竹编工艺十年,从一个学徒成长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我也用我的技艺带动了周边的二十多个乡亲脱贫致富。

大家请看我喝水用的这个杯子,在大家看来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杯子,但它是我和农民走向脱贫攻坚的一个工具。它外面的竹编套是用我们赤水当地的赤竹经过二十多道手工加工制作而完成,通过培训,我们当地手拿锄头的农民也能够编织。编织这样一个工艺品他们能从中获得一百元的受益,这个产品仅是我们竹编工艺中的一个很简单的代表。赤水是全国的十大竹乡之一,除了竹编工艺品外,还有很多其他类的竹工艺品。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赤水,我们的竹工艺品会卖得越来越好,也能够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

现在我们村百分之八十的人住上了小洋楼,百分之六十的人开上了汽车。结合我们村的发展情况来看,如果要帮扶少数民族农村脱贫致富,必须深入挖掘他们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当地的特色资源。这样,远比直接用金钱帮助他们来得更有意义。最后,我诚邀大家到我们赤水来旅游做客,体验革命老区人民的热情,感受我们的竹乡文化,谢谢!

“代表通道”(年)


  

亮相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傅信平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想提给来自贵州的傅信平代表,您认为作为司法机关,如何在这一轮的科技创新的浪潮当中,更好的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概念,有力的促进提高办案的质量,提升司法的公信力?

傅信平代表精彩回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贵州在大数据研发和应用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贵州检察系统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这方面我们开发建设了三大系统,六大应用平台,具体是怎么做呢?也就是事前有服务,事中有监管,事后有评价。事前,系统会将大量的检察数据、类案的相关情况推送给检察官;事中,在办案的过程当中,如果程序、事实、证据、量刑建议等出现了偏差,系统会自动提示提醒;事后,系统还会将评价分析的情况推送给检察官。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我们做到全程留痕、实时监控,除了需要保密的情况之外,所有的信息均对外公开,当事人、律师等所有人均可通过网络查询案件的承办人情况、办理的进度、办理的结果以及类案情况,让司法公正看得见、摸得着。换句话说,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让检察官能够更好地办案,让检察机关能够更好的监管,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的进行监督。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和司法体制改革,检察工作的活力明显得到了提高,一大批*治上坚定,法律素养高,熟悉信息科技的年轻检察官,走上了办案的一线,检察官的职业荣誉感、改革的获得感得到明显的提高,检察官办案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检察官办案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将“点数据”“条数据”变成“块数据”,让大数据互通互联共享,让大数据为司法办案服务,让大数据为规范司法行为服务,让大数据为人民群众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具体的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委员通道”(年)

亮相人物:全国*协委员胡国珍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提问:胡委员您好,我们知道易地扶贫搬迁是重要的脱贫方式之一,很多群众搬出大山以后挪了穷窝、拔了穷根,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会住不惯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又搬回去了。您长期在基层工作,您认为搬迁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该如何让他们留得住、能致富?谢谢!

胡国珍委员精彩回答:谢谢您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关心。贵州山清水秀,但也山高坡陡,曾经“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过去5年,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脱贫的“头号工程”,光是我们黔东南州,就搬迁了30.8万人。年11月23日,黔东南州15个贫困县、个贫困村正式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挪个窝”,还得“铺好路”。走出大山以后,搬迁群众更加关心以后的生计问题,尤其是“干什么?吃什么?”他们担心搬到城里以后没了营生,挣不到钱。但其实我们在搬迁社区准备了很多就业机会,比如通过扶贫车间、文化旅游、公益性岗位等,户均可以解决就业两人以上。我们还加强了技能培训,在“搬人”的同时也“搬文化”。

在黔东南州的台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方黎湾社区,我们设立了扶贫车间。这里的“妈妈制造”扶贫工坊,参与的都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妇女。以前,她们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现在她们在家门口做刺绣、蜡染、银饰等传统手工,每月收入就有两三千元,既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孩子,又发展了富民产业,还传承了民族手工技艺,可谓一举三得。

在方黎湾社区,搬迁户张小花告诉我,以前他们来一趟县城,需要颠簸一个多小时。搬出大山两年多以后,她在“妈妈制造”扶贫工坊里学会了技术,现在还成了扶贫工坊的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帮绣娘们培训技术,每月收入四千多元,两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学,她的丈夫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

曾经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如今成了新的市民,出门就有学校、医院、公交、商场等,社区已成为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幸福家园。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衔接,抓好集中安置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社区治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委员通道”(年)

亮相人物:全国*协委员余留芬

新华社记者提问:刚才张云勇委员描绘了即将到来的5G生活,我想请问余留芬委员,您来自贵州贫困山区,不知道现在的网络情况怎么样?你们村已经脱贫了,在继续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

余留芬委员精彩回答:我作为全国*协委员,在这一年的履职过程中,虽然没有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做了很多实地调研和走访工作。在做这些工作时,我发现了几个在农村中出现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国家对农村人居环境十分重视,将污水、垃圾治理、改造厕所作为三大重点工作来抓。像我们贵州这样的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人们居住特别分散,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的力度和投入资金就特别大,同时处理的难度也很大。国家能不能在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问题处理上,给予一定*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我想提一下农村的网络。现在城市都已经走向5G时代,但是在农村,2G和一般的通讯都成问题,都有困难。我们酒厂周围有4G网,经常看到一些我们村的年轻小伙在大冷天冒着寒风,蹲在酒厂旁边的角落里蹭网。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因为要在家带孩子,不能出去就业,想在网上把自家特产、本村的特色通过网上渠道卖出去,在网上想开一个店,做一些网上的销售,来带动家庭的收入,分担一下家庭支出费用。但是因为网络问题,没办法实现他们的愿望,我就想问问张委员,城市都是5G时代了,我们的农村这样薄弱的网络,您能不能通过你们通讯的层面,帮帮我们这些农村4G网的覆盖面?谢谢张委员。

我们岩博村已经全面脱贫,在家边都可以有稳定的工作,不用再外出务工,如果再解决人居环境问题,网络覆盖到我们的村村户户,六盘水将会吸引更多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绿水青山,到我们拥有19℃夏天的中国凉都六盘水做客。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赵子滟

编审丨刘敏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年来,贵州8人亮相代表通道委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