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啊,那曲,怒江的源头,于藏北高原静静流淌,滋养广袤草原,有着“黑色河流”之称却呈现多彩多姿的风貌。在海拔米的地理高度上,江河之畔的藏北牧民,舞姿奔放,歌声嘹亮,而最拨动心弦的还是心中的“那曲”。
这里,不因海拔高而成为地理阻隔,是沟通高原与周边的交通重镇。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穿行于此,留下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足迹。
这里,不因高寒缺氧而放慢脚步,是激情燃烧的发展高地。从70年前十八*独立支队进抵黑河掀起历史的涛声,到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澎湃,曾经的那曲卡(黑河的藏语称谓,今那曲镇)已经成为草原明珠,以“黑河”奔涌、“黑马”扬蹄的奋进姿态驰骋藏北草原。
历史的涛声
“跋涉三千里,越过大草原,入藏解放*抵黑河。西藏地方*府黑河总督及*民热烈欢迎。”翻开泛*的老报纸,新华社于年11月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根据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由西北向西藏进*的人民解放*某部,经过三千多里的行*,越过青海南部大草原,已在本月四日进抵西藏北部重镇黑河。”
那曲卡是青、康入藏的要隘重镇,也是藏北的*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交通要道上的那曲卡,千百年来不乏人马往来,一如那曲河静静流淌。70年前,解放*进抵那曲,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开启了藏北草原历史的新篇章。
“十一月四日,当我部雄伟的骑兵,以五星红旗、八一*旗、毛主席像为前导进入黑河市区时,黑河牧民穿戴着节日盛装热烈欢迎。黑河总督及藏*代本也率领僧俗官员和藏兵到东郊列队欢迎,并向我和慕生忠*委献了哈达。”十八*独立支队司令员范明在《回忆中共西北西藏工委(十八*独立支队)进*西藏》的文章中写到,“藏族群众围绕观看,欢欣鼓舞,频频弯腰点头、竖起大拇指,表示欢迎和祝贺。充满着汉藏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氛围。”
在那曲孝登寺二楼的接待室,六世珠康活佛在玛拉山热烈迎接范明将*的历史照片被翻拍放大,精心摆放在藏柜上。“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不仅在寺庙简介上作专门介绍,还体现在授课中。”西藏佛学院孝登寺分院教师洛桑介绍,孝登寺有着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六世珠康活佛亲自迎接范明将*,并在自己的驻所挂有伟大领袖毛主席像,深入群众中时手持五星红旗,教育引导群众爱*爱国爱金珠玛米。
解放*进入那曲,不仅记录在新闻报道、定格在历史照片,更深深地烙刻在当地各族群众的记忆里。
“我当时8岁,战士们对我们这些穷苦的小孩非常关爱,有些心灵手巧的战士用纸做成花朵送给我们玩,就像远方的亲人来到了身边。”家住色尼区古路镇今年78岁的次仁杰布,原属桑雄阿巴部落,是一名有着44年*龄的老*员,他至今仍清晰地记着解放*战士进藏的点滴。
次仁杰布说,有了中国共产*,才有了西藏和平解放,不仅他这代人,包括子子孙孙的命运才发生了彻底改变。
时代的澎湃
草原夏季,雨水丰沛,绿茵如毯,牦牛成群,正是生产牛奶、酸奶、酥油等畜产品的好时节。夕阳斜下,暮归之时,挤奶、补饲,牧人辛勤劳作,换来一天的满满收获。
此情此景,依稀如昨,但背后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交换形式等经济制度,还有*治制度、社会制度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深刻改变着牧民的生产生活。
“过去的日子特别苦,我们家放了50头‘协’牛,三个月交7斤酥油。如果交不上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要给牧主放牧来抵债。”回忆起过去的艰苦生活,次仁杰布老人深吸一口气,语气急促,双手紧握,“吃的根本不够,我们这些小孩还要去乞讨,甚至去偷。”
“协”是过去牧区封建牧租剥削的一种形态,牧民要向寺庙、*府、牧主等“协”主交纳畜产品。过去封建牧租剥削在藏北非常盛行,据上个世纪60年代对桑雄阿巴部落的调查报告显示:仅“协”畜一项便占贫苦牧民使用牲畜总数的38.82%。承“协”户虽然要遭到“协”主的残酷剥削,甚至被逼得家破人亡,但在一般情况下,承“协”户可以落得微量的剩余畜产品度日,故他们仍然要忍痛租“协”。
随着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在牧区开展了反对叛乱、反对乌拉差役、反对奴役和牧工、牧主两利的“三反两利”运动,草原牧民翻身得解放,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走进了幸福的新时代,“一看帐篷外面黑乎乎一片,其实都是别人的”那种一无所有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走过历史分水岭,从乞讨偷摸到衣食无忧,从承“协”交租到牲畜自有,从小小牧奴到共产*员,次仁杰布老人经历了新旧西藏两重天,“新旧对比起来,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
走进幸福新时代,从马匹、摩托到汽车,从帐篷、土房到新居,从土路、油路到高速公路,次仁杰布老人经历了草原70年的发展巨变,“真是天翻地覆,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日新月异!”
都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但在旧西藏的桎梏下,藏北草原停滞不前,沉闷如死水。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藏北草原迎来新生,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时间重新见证着奋斗者们永不停歇的脚步。
奋进的激情
那曲镇至古路镇的一段路程,是青海进藏的必经之路。当解放*矫健的步伐从这里走过,曾经的古道开始焕发时代光彩,涌动奋进激情。
年,青藏公路建成通车,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取代了千百年来人背畜驮落后运输方式;年,青藏铁路全线运行,彻底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前不久,拉萨至那曲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时代的“新天路”开始造福一方。
“从年开始,随着拉那高速公路的修建,古路镇有人实现就业,增收多万元。”色尼区古路镇镇长崔国庆介绍,*的十八大以来,古路镇依托交通区位,抢抓发展机遇,实施了天然矿泉水、扶贫门面房、特色奶制品、扶贫砂石场等一批产业项目,当年全镇人均收入就达多元。
交通时间成倍缩短,牧民收入成倍增长,人居环境迭代更新,这是进藏路沿线肉眼可见的可喜变化。如今古路镇公路两旁的低矮门市房已经被高层楼房取代,小镇面貌大变样,草原牧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年色尼区*府工作报告显示:到年底,地区生产总值从年末的40.17亿元增加到68.87亿元,年均增速11.38%;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末的元增加到元,年均增速12.2%;乡镇道路通畅率提升到%;建制村道路通达率提升到%;共有各类市场主体家,注册资金达57.96亿元。
沿着解放*进藏路色尼区一段实地采访,沿线皆景,处处如画。登上塔恰拉姆山,眺望那曲镇,高楼鳞次栉比,道路车水马龙,回想70年前百多户土房和帐篷组成的小镇,再看今日草原都市的灯火繁华,那曲眼前的发展盛景正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