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电影1921背后被忽视的历史人物,建
TUhjnbcbe - 2023/2/20 18:46:00

#电影#

首先向先辈们致以最高敬意!

年前的那次会议是个极其宏大的课题,一部电影无法把它的全貌和伟大巨细靡遗地展现出来。

所以这次《》选择了一条和之前同类影片不同的新路线,它没有把整个中国娱乐圈机械地平铺在电影中,而是让人物有主次,故事有主线,以电影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展现了那场决定中国未来的会议。

电影中主要表现的人物,涉及的一些史实,相比于纪念馆和教科书上的介绍很有新意。

《》创作时所树立的世界观并没有套用已经存在的话术,再让明星对号入座,而是主创根据自己理解对历史事实进行重新取舍,再通过故事重新呈现出来。

例如,影片把李达及夫人王会悟作为主角,两人在大银幕上的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达夫妇相关的人物历程、介绍资料、知名度以及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贡献,鲜有人知。

《》填补了这个空白。

再如,这次影片给予误闯“一大”会场的法租界探长程子卿(田雨饰)空前多的戏份,这位历史小人物不再是一个一带而过连名字都没有的“密探”。

这些都是创作态度的进步,也是创作规律的需要,更是对历史的重新发掘。

一、主线与主角:筹备一大抽空结婚

这次《》的主人公不是依照其中人物后来的历史地位分配的,也不是像纸片人那样平均分配,而是让李达夫妇担当了电影叙事的主角。

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李达”,一位是开国上将李达,*事家和战将,战争年代长期担任参谋长职务,被誉为“活地图”;另一位就是电影中*轩饰演的一大代表李达,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很多地摊文,甚至报道和图片经常把他俩搞混,新中国成立后就有一次把两位李达混淆的尴尬。

后来为了区分,也把他们称为“文李达”和“武李达”。

电影中*轩饰演的“文李达”原型

李达是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年他抱着“寻访同志,干社会革命”的信念从日本回到上海。

在上海,他见到仰慕已久的陈独秀,并和陈独秀,以及中国第一位把《共产*宣言》全文翻译成中文的大师陈望道,于年成立了当时八个中国共产*早期组织之一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这些小组虽然规模不大,例如旅日小组、长沙小组开始时都只有两个人,但就像电影中李达所说的,它们就像可以拯救中国的“火种”。

后来“一大”的召开,除旅法小组因时间距离关系没有参加,其他代表就来自于剩余7个小组。

李达回上海后,因一篇文章与未来的妻子兼志同道合的伴侣王会悟相识。

年轻时的王会悟

民国时代好像所有大人物都相互认识,王会悟是浙江乌镇人,她家和后来的文学大师茅盾,也就是沈雁冰沈家有累世姻亲关系。

所以电影中王会悟和李达结婚时,出现的“娘家人”是许凯饰演的沈雁冰。

沈雁冰不仅是王会悟的亲朋,他还把这位追求妇女解放的新女性从湖州湘郡女校介绍到上海,在*兴夫人徐宗汉任会长的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做秘书。

在湖州湘郡女校的王会悟(C位者)

湘郡女校是外国教会开办的新式学校,王会悟在这接触到很多进步思想,声援五四运动,对陈独秀的《新青年》深以为然,到上海后又在中国杰出的女权活动家手下工作,思想觉悟非常先进。

来到上海这个风云际会的大都市,又得到*兴夫人的赏识,王会悟在工作中结识了不少当时女性中的精英人物,其中就有陈独秀的妻子高君曼,人脉快速积累。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王会悟能胜任一大会议的筹备工作。

不仅朋友圈得到扩列,在女界联合会工作时,王会悟读到李达关于妇女解放的文章,觉得找到了知音。

李达回国后在工作上也与女界联合会有接触,王会悟后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成为李达研究马克思主义、写文章、办杂志、筹建*组织的助手,两人越走越近。

李达和王会悟来上海都是年,而两人结婚是年4月,从相遇到恋爱再到结婚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闪婚。

电影《》就是从两位志同道合的伴侣结婚开始的,两人的婚礼非常简单,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场很“轻”的仪式。

李达和王会悟都非常痛恨传统封建婚俗礼教,所以他们没有大摆宴席,只请了沈雁冰、沈泽民兄弟。

可以说,两人是在革命工作之余抽空结了个婚。

李达受陈独秀之托筹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又要写文章、办杂志,非常繁忙,电影中*轩饰演的李达也说自己经常通宵达旦的熬夜。

李达、王会悟筹备“一大”这条故事线,其实就是传统的经典叙事结构,即主人公接受了一项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最终一一化解圆满完成。

这些困难例如如何安排来自五湖四海的代表的住处,如何提防敌对势力的侦查破坏等。应对困难的桥段中,电影更突出了“一大”卫士王会悟的女性力量。

因为之前王会悟在女界联合会工作时经常在博文女校组织活动,和袁泉扮演的女校校长*绍兰熟识,她就利用这层关系把代表们安排在博文女校居住。

而当会议被法租界警探发现后,王会悟又沉着应对,机警地处理好各位代表的行程,并发挥自己对浙沪两地熟悉的优势,很有创造性地将会议重新安排在嘉兴南湖的画舫上,还租了麻将,准备酒菜,并亲自放哨,以备再遇到检查时可以说是一行人在搓麻游湖。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就是“一大”代表在假装打麻将,随后又恢复开会,这些都是王会悟筹划和执行的细节。

电影最后,还简短地展现了“二大”的情节,而“二大”的会场就在李达和王会悟位于上海的家里。

李达夫妇为中国共产*的成立,不仅从理论高度做出巨大贡献,也从实际执行方面给予很多个人奉献。

借这次电影《》的契机,观众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两位先驱和他们的功绩。

二、反派与副线:多方势力谍战上海

在李达、王会悟夫妇这条主线外,影片还有一条明显的副线

为了照顾观赏性,《》把这条副线处理成以程子卿为代表的特务警察势力与共产国际代表的谍战线。

在这条副线中,有很多引人入胜的问题:

1.马林是谁?他为什么受共产国际指派来中国指导?接应马林的尼克尔斯基是谁?

2.闯入“一大”会场的程子卿是谁?他为什么这么卖力地打探消息阻止这次会议?

3.中国成立共产*日本特高课为什么要插手?这件事对当时日本有什么特别影响?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前来上海了解中国共产*建立情况的尼克尔斯基都参加了“一大”。

电影中的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马林和尼克尔斯基都是化名,或者说是一个代号而已。

马林的原名非常长,叫亨德利库斯·约瑟夫斯·弗朗西乌斯·玛丽·斯内夫利特,他是荷兰人,出生于荷兰鹿特丹。

在寻求*治理想的过程中,他来到荷兰的殖民地印尼,并加入荷兰共产*。年,马林以印尼共产*代表的身份参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和民族殖民地问题委员会书记,并给列宁留下印象。

由于马林在之前有过帮助殖民地印尼建立起共产*组织的经验,所以共产国际派他前往半殖民地的中国,协助中国革命者建立组织。

马林(-)

但马林的行踪一直受荷兰*府的监视,电影中展现他在维也纳拿中华民国签证时被捕。

虽然后来马林获释,但警方向各国通报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影1921背后被忽视的历史人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