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西部,何止天空之镜 [复制链接]

1#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中国的盐湖

正在爆红网络

它们有的被称为

“天空之镜”

(青海的茶卡盐湖,图片来源

VCG)

有的被称为

“中国版马尔代夫”

(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的东台吉乃尔湖,摄影师

龚强)

有的被称为

“大地的调色盘”

(青海柴达木盆地北部的大柴旦盐湖,摄影师

何炜)

事实上

中国是世界上

盐湖最多的国家之一

面积大于1km的约个天然湖泊中

近30%都是盐湖

这些盐湖的总面积

更是占到天然湖泊的一半以上

遍布中国西部、北部的10个省份

(中国盐湖分布格局,以上数据源自《中国盐湖志》,仅包含矿化度大于50g/L且面积大于1km的盐湖,不同调查统计的湖泊情况会有所差异,黑龙江等省份也有小盐湖,制图

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它们

可以纯净到极致

(青海东台吉乃尔湖,摄影师

咔咔)

它们

可以绚烂到极致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达格图盐湖[红海子],摄影师

刘白)

它们

可以广阔到极致

(请横屏观看,青海的青海湖,非盐湖,仅作示意,摄影师

张扬的小强)

而这些极致盐湖的背后

是内流湖从生到死的

壮丽一生

它们的这一生

为中国的广袤西部带来柔情

为中国的亿万生灵带来水源

为中国的经济生产带来宝藏

01

初生

在陆地低洼处

水流汇集形成湖泊

以中国mm等降水量线为界

东南侧由于离海近、降水多

大多数湖水最终排入海洋里

形成外流湖

西北侧距海远、降水少

多形成内流湖

(中国内外流分区和湖泊分布,制图

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些内流湖水量较少

又被一个个洼地禁锢

相互之间少有交流

只能孤独地度过一生

(西藏群山之中的帕龙错,摄影师

行影不离)

少数有水流出的湖泊

也往往只能流入

下一个内流湖

永远无法抵达大海

(藏北高原南部湖泊分布,制图

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在相对干旱的西部

这些内流湖异常耀眼

许多湖泊碧波万顷、水草丰茂

湖边岸芷汀兰、鸟兽成群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西藏阿里的玛旁雍错边,黑颈鹤正在觅食,摄影师

柳叶刀)

但如果干旱加剧

湖泊的水量平衡将被打破

水流入少而蒸发强

湖泊开始萎缩

(西藏阿里的扎日南木错的历史湖岸线,显示了曾经的水域之广,摄影师

行影不离)

与此同时

注入湖泊的湖水

会携带一定泥沙

或者溶解一些矿物质

包括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硼酸盐等

盐类物质

(盐类矿物结晶示意,制图

郑伯容王哈勃/星球研究所)

对于外流湖而言

因为有大量淡水汇入和流出

盐类难以积累

它们的含盐量(矿化度)

往往低于1g/L

是为淡水湖

(请横屏观看,江苏南京的淡水湖石臼湖,地铁S9号线和宁高公路特大桥横跨湖面,水光接天,摄影师

熊伟)

但对于内流湖而言

水中的盐类

基本都被留在了湖里

无法排出

历经千百年的积累

这些盐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内流湖的命运

02

内陆之海

内流湖中

有相当一部分为构造湖

即构造运动产生的盆地积水成湖

尤其是一些大型构造湖

甚至拥有大海一样的深度

如纳木错最大水深约99m

当惹雍错水深更是高达m

(请横屏观看,西藏初冬的纳木错,由于水位变化大,湖泊深度不断变化,不同资料数据不一,摄影师

姜曦)

由于地形阻隔

注入这些湖泊的河流大多短小

河水携带的碎屑

来不及磨损变小

以大颗粒砂砾为主

很容易沉降至湖底

令湖水杂质极少

塑造出大海一样的洁净

(西藏纳木错的圣象天门,摄影师

李珩)

再加上不断积累的盐分

和较低的气温

限制了水生生物的繁衍

湖水更加洁净

在这样的条件下

阳光照进湖中

波长较长的红光、黄光

深入湖泊并被吸收

波长较短的蓝光

则被散射出来

(湖泊特征与水色示意,制图

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令湖水呈现出

如海洋般的湛蓝

(请横屏观看,西藏阿里的拉昂错的清晨,摄影师

山风)

这些内流湖广阔的湖面

深不见底的湖水

湛蓝的色彩

都让人联想到海

它们虽然无法跨过万山阻隔

完成对大海的朝圣

却能利用环境塑造自己

自成“内陆之海”

与真正的大海遥相呼应

这是鄱阳湖、洞庭湖等东部平原湖泊

完全不具备的景象

(请横屏观看,西藏山南的羊卓雍错,摄影师

李珩)

但是

与大海相似的不仅仅是颜色

还有“咸度”

湿润时

径流带来大量盐类

干旱时

湖水蒸发浓缩、盐分积累

如此反复交替中

湖水总体上越来越“咸”

越来越像真正的海

(请横屏观看,青海湖西岸,布哈河水注入湖中,摄影师

潘劲草)

当矿化度在1g/L~24.7g/L时

称为微咸水湖

如新疆的博斯腾湖与赛里木湖

内蒙古的岱海

青海的青海湖

西藏的纳木错、色林错及羊卓雍错

(西藏那曲的色林错,矿化度约18g/L,摄影师

高承)

矿化度在24.7g/L~35g/L时

称为咸水湖

这样的“咸度”

已经接近一般的海水

如西藏的达则错

如果矿化度继续增加

内流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不同研究者划分湖泊类型依据的矿化度值各不相同,本文参考了黄锡荃等《水文学》的观点)

03

大地调色盘

当湖水进一步咸化

矿化度达到35g/L

则称为盐湖

此时的湖水称为盐水或卤水

如青海的茶卡盐湖和柯柯盐湖

新疆的艾比湖和玛纳斯湖

内蒙古的吉兰泰盐湖和嘎顺诺尔

都有着很高的矿化度

位于青海察尔汗湖区的协作湖

矿化度最高甚至超过g/L

(青海大柴旦盐湖绿色的卤水,摄影师

Jan)

与咸化同时进行的

是湖水的“三化”

即“净化”“静化”“镜化”

由于湖水矿化度越来越高

水生生物基本无法生存

而汇入湖泊的河流日益短小

湖中的泥沙更加稀少且逐渐沉淀

所以湖水变得越来越洁净(净化)

(清澈的大柴旦盐湖,摄影师

王啸)

当盐类逐渐达到饱和

盐类结晶并沉积于湖底

形成了厚厚的盐层

如青海的察尔汗盐湖

盐层厚度最大可达60m

总量高达亿吨

这时的湖泊基本干涸

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盐水

浓稠的盐水平静(静化)

波澜不惊

(平静的茶卡盐湖,摄影师

廖铁军)

在阳光明媚、晴朗无风的日子

浅浅的盐湖终于实现了“镜化”

湖面清晰倒映着

远处的雪山与蓝天白云

“湖天一色”

人们置身其间

分不清自己是在天空云端

还是在某个仙界

天空之镜的奇观

便诞生了

(青海茶卡盐湖,摄影师

YKN)

而到了清晨或傍晚

漫天的霞光倒映在盐湖上

五光十色、缤纷绚烂

让人无法自拔

(请横屏观看,青海茶卡盐湖的霞光,摄影师

逸思)

若是遇见晴朗的夜空

万籁俱静而星汉灿烂

如置身广阔的太空中

感受斗转星移

(青海大柴旦盐湖的星空,摄影师

美特斯匡葳)

但这并不是内流湖魅力的顶点

它们还有着更加多彩的旅程

不同的内流湖

因为深度、悬浮物、矿化度等的差异

湖水会幻化出多样的色彩

有的深蓝,有的蔚蓝

有的浅蓝,有的青色

(西藏山南的普莫雍错呈现出深邃的蓝色,摄影师

风雷益)

除此之外

盐湖并非毫无生气

许多适应极端环境的嗜盐微生物

如嗜盐古菌、藻类

及丰年虫、轮虫等

都生活在高矿化度的盐湖里

赋予了湖泊更加独特的色彩

有的绿如翡翠

(绿色的大柴旦盐湖,摄影师

林北岸)

有的黄如蜂蜜

(青海察尔汗盐湖黄色的盐池,摄影师

沈龙泉)

有的红如烈焰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红色的达格图盐湖,摄影师

林北岸)

部分嗜盐古菌含有细菌视紫红质

杜氏盐藻含有β胡萝卜素

都是湖水变红的重要原因

而著名的山西运城盐湖

部分盐池显现出玫瑰般的粉红色

异常醒目

这正是杜氏盐藻等的杰作

(山西运城盐湖紫红色的湖面,运城虽然位于半湿润的外流区,但因湖盆地势较低而且缺水,湖水并不能流出,盐湖实际为内流,摄影师

张程皓)

青海的大柴旦盐湖

则因为生长有大量蓝藻

而水色碧绿

有如一块块绿色的翡翠

因此又称翡翠湖

(青海大柴旦盐湖碧绿的湖水,摄影师

张扬的小强)

它们形如一块块调色盘

镶嵌在荒漠之中

点缀着荒芜的大地

这是内流湖的一生最绚烂的阶段

然而如果干旱持续

湖水进一步蒸发

内流湖很快将面临死亡

04

死亡之海

干涸的盐湖称作

干盐湖

如察尔汗盐湖

面积广达km

为我国最大的干盐湖

湖面平时只有

一望无际、坦荡如砥的干硬盐壳

当年修建的青藏公路经过湖区

也直接用盐壳作为路面

成本低而路况好

号称“万丈盐桥”

(察尔汗盐湖的“万丈盐桥”,为了采盐,人们抽取卤水形成了新的湖面,摄影师

曹铁)

人们可能会疑惑

难道这也是湖?

是的

只不过已经接近生命的终点

它的盐层孔隙里

还含有少量晶间卤水

在降雨或冰雪融化时

湖面偶尔还会有一层薄薄的湖表卤水

等到干盐湖表面

被砂砾、土层等覆盖

则会成为沙下湖

(盐湖剖面示意,随着气候的干湿变化,砂、泥、盐类沉积范围发生相应变化,制图

郑伯容云舞空城/星球研究所)

当内流湖终于迎来了

死亡

在其前后一同消失的

是依赖其生存的各类生物

如湖中的鱼虾草虫及微生物

湖岸边的草木和百兽

以及世居两岸的人类

(新疆罗布泊一带的楼兰古城遗址,摄影师

文兴华)

湖泊的痕迹已经难以寻觅

仿佛这里不曾有过水流

不曾有过生命

但这不是结束

集千万年精华于一身的内流湖

并不会就此消逝无踪

它们等待着被新的力量唤醒

(新疆哈密的大海道一带,地面干涸龟裂,摄影师

孙太升)

05

重生

内流湖的死去

虽然带走了无数生命与生机

但也留下了一个

“多金之海”

因为在内流湖逐渐干涸的过程中

溶解盐类相继结晶沉积

首先是溶解度较小的碳酸盐

如方解石[CaCO]、白云石[CaMg(CO)]等

(青海大柴旦盐湖,湖表铺满了雪白的盐类结晶,摄影师

龚强)

之后硫酸盐开始沉积

生成石膏[CaSO·2HO]、芒硝[NaSO·10HO]

硫酸镁石[MgSO·HO]等

最后氯化物析出并沉积

包括石盐[NaCl]、光卤石[KMgCl·6HO]等

代表着盐湖沉积达到最后阶段

(盐湖沉积阶段示意,制图

郑伯容云舞空城/星球研究所)

这些一层层结晶的矿物

正是丰富的宝藏

其中以金属、类金属元素为主

包括钠、钾、镁、锂

硼、铷、铯、溴等

(青海柴达木盆地中的尕斯库勒湖,龟裂的盐壳上出现了一个盐溶洞,摄影师

姜鸿)

这些矿物、尤其是其中的金属

在地壳中大多分布比较分散

而内流湖经过“千淘万漉”

将其集中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使其更容易开采加工获得

杂质少、低能耗

开采成本大大降低

(内蒙古干涸的吉兰泰盐湖,盐矿储量达1亿多吨,已有多年开采史,摄影师

杨昌进)

盐湖成了人类的宝贵资源

相传0年前

黄帝联合炎帝

与蚩尤在运城盐湖边大战

蚩尤败北

黄帝的部落占领盐湖

开启了辉煌的文明

(山西的运城盐湖,运城的食盐开采已持续了数千年,摄影师

张程皓)

远古时代

交通极不发达

而食盐最大的来源是海洋

远离海洋的内陆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

运城盐湖里的食盐

便成了战略资源

更不用说西北、青藏地区

著名的茶卡盐湖、吉兰泰盐湖等诸多盐湖

都盛产食盐

(陕西西北的定边盐湖,工人们在采盐,摄影师

王警)

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

盐湖的价值被进一步发掘

盐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例如农作物生长所需三大元素之一的

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

主要通过盐湖来获取

察尔汗盐湖正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青海察尔汗的盐厂,摄影师

魏炜)

是重要的金属

广泛运用于航天、军工产业

盛产于察尔汗盐湖

重要的化工原料

出产于大柴旦盐湖和小柴旦盐湖

而尕斯库勒湖、扎布耶茶卡等盐湖盛产的

是新能源产业的战略资源

如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锂电池

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

甚至核聚变发电的原料与冷凝剂

都需要锂

(西藏的扎布耶茶卡的盐田,湖中蕴藏着丰富的锂、铯、钾等资源,摄影师

张振启)

这些以金属为主的资源

价值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亿元

可谓名副其实的

“多金之海”

(请横屏观看,广阔的察尔汗盐湖人工水面,摄影师

姜曦)

为了开发盐湖资源

一些干盐湖中的卤水被抽出

或盐层被开采

卤水汇聚成新的湖面

(新疆罗布泊的国投罗钾基地,原本干涸的罗布泊水面广阔,摄影师

徐树春)

盐湖资源的开发

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让许多干盐湖、沙下湖重见天日

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而一些更古老的内流湖里

堆积着大量古生物遗骸

在缺氧及高温高压的条件下

它们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

演变成了石油、天然气等

成为人类发展的动力

(湖北潜江油菜花田里的抽油机,江汉油田、中原油田等的形成与内陆盐湖有很大关系,图片来源

汇图网)

内流湖的一生

在不断吸收、积累、沉淀

而在死后

则在不断释放、付出、奉献

内流湖

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重生

完成了生命的轮回

创作团队

撰文:王朝阳

图片:潘晨霞余宽

设计:郑伯容

地图:巩向杰

审校:云舞空城风子

封面摄影师:RoyChen

[1]郑喜玉等,中国盐湖志[M].科学出版社,

[2]张彭熹.沉默的宝藏盐湖资源[M].暨南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3]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M].科学出版社,.

[4]刘成林等.大地之上的晶彩图腾——走近盐湖[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02):30-33.

[5]沈吉等.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M].科学出版社,.

[6]黄锡荃等.水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