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夜读我不假思索地上路,因为出发的感觉太好 [复制链接]

1#

本期夜读文字作者、主播汪璐。

主播简介

70后,生在成都长在西藏。年到西藏青年报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时任《西藏青年报》记者部主任,《西藏青年》杂志执行主编。

12年,不算太长或太短,但恰好是一个轮回。

回望,好似蓦然有那么一个身影从阳光里慢慢走来,无论脚步沉重、身影单薄,无论前路迷雾、周遭阻挡,那个身影持有的,是对情感的信任和对美好的感动。终于,那个跋涉的身影带着微笑和12年后的我重逢了……原来那抑扬顿挫的足迹,正是我的12年记者时光。

但凡做记者的人,总有机会走近各色人等。对于有求知欲的我来讲,这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比如,从一位收藏家几大箱的票证里,了解了我们国家在困难时期,为了人民生计,产生过这种“吃饭按量、穿衣按寸”的时代;从一位创定业者的工厂里观看传统哗叽编织的制作流程,知晓了这项濒临灭绝的技艺怎样再度逢春;从一场牵动人心的地震里,看到了风光迤逦的吉隆沟有所帐篷小学和坚强的孩子们;从一位74岁的老艺术家钟情西藏的故事里,感受了爱的最高境界是人的灵魂有了归宿……

就这样,我除了无数次被采访之内的人物吸引,更无数次被采访之外的故事打动,那些故事我放进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不夸大不造作,它们如清风徐来,雨露撒落——一点一滴聚成了我的精神食粮。

年龄渐长,就会明白:在路上,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在做记者之前,我只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生活过。是这个职业,让我走进了西藏的每一个地市,感受到深厚的藏文化与现代文明进程带来的融合与碰撞。西藏除了海拔高,另一大特点就是地广人稀,所以每次去哪里采访,我特别能体会“在路上”这三个字本质上的意义。

记得在林芝,山路大多蜿蜒曲折,车子常常甩得我五味奔涌、泪眼模糊;在那曲,要么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要么是狭窄的悬崖峭壁,颠簸的路途想假装睡着都不可能;在昌都,一路上气候反复无常,时而风,时而雨,时而飘雪,美景无数却因赶路而无暇驻足;在阿里,沿途画卷苍凉、旷古,仿佛一不留神你就会淹没在气势恢弘的宇宙里、转而化为尘埃……当很多人只体会到在路上的苦时,我却在每一场跋涉之后都对大自然和生存其间的人们充满敬畏,我会情不自禁为他们认真执笔、倾付情感。

在路上,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通过解读、记录他们的故事,我寻求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这是12年前我不曾预知的幸运。

天空可无痕,岁月当有迹。在西藏久了,我的记忆力也在缺氧的空气里一点点下降,好多事淡了,好多人远了,但我喜欢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中的一句话:我总是惊讶地发现,我不假思索地上路,因为出发的感觉太好了,世界突然充满了可能性。

既然如此,就让文字成为唯一可以留住我青春的载体。轮回里的时光,也这样留下吧。如果有一天,记忆没了痕迹,文字总还在,我或许会看着那些故事再爱上那段被忘却的岁月。

编辑:赵江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