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个军事天才的三十年战争,实质就是英法要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s://m.39.net/cm/a_y5ppmln.html
说到世界大战,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德国有点关系。实际上在年~年,欧洲还有一次“三十年战争”,也与德国有关系,这场战争的残酷程度之高和涉及面之广,一点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欧洲的版图和格局被重新划分,政治势力重新洗牌。这次战争还是欧洲最有名的两个军事天才直接对垒,这两人就是华伦斯坦和古斯塔夫。一、新教和天主教因为三十年战争和基督教的天主教、新教有关系,所以先要简单说几句基督教。“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三大教派,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基督耶稣受死、复活、升天以后,第一个教会就在使徒们的带领下成立了,即以犹太人为主的初代教会;后来在使徒保罗的带领下,教会在以罗马帝国为中心的欧洲发展,忠实的成员主要是罗马帝国的外邦人,这个算是二代教会,不过在二代教会传播福音、扩大发展时,许多的基督徒受到罗马帝国的打压,这些基督徒也硬气,至死不渝,宁可殉道。从君士坦丁开始,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利用宗教的力量加强统治,效果也不错,后来渐渐地接受基督是一件很体面、很有情怀理想的事,天主教诞生并成为国教。天主教被尊为国教以后,无论政权怎么变化,作为控制人民思想的宗教,它在欧洲一直占统治地位长达年之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黑暗的中世纪”,不管国王是否情愿,他的合法性还需要教会背书,教皇动不动就开除不听话的国王的教籍,这叫“绝罚”。渐渐地,教会在一些地方变得特别腐败,想尽办法盘剥搜刮百姓,十五十六世纪,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为代表,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倡导因信称义和高举圣经,自此,新教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来,并成为欧洲以外的英国、美国等国家的主流教派。他们的基本教义大同小异,但在教义的解释、执行、组织形式不同。二、哈布斯堡家族与德国公元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揭开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序幕。这个帝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天的德国、捷克、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瑞士等地,法国和英国在那时还是它的跟班。但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当时把持帝国皇位的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徒有其表,内部的凝聚力、统治力都不强,帝国的核心之地——德意志各地诸侯林立,皇帝如同补锅匠,用各种手段维持,比如通过联姻把有实力的诸侯和自己捆绑在一起。哈布斯堡家族是个古老的家族,一直对帝国从前的辉煌特别的怀念和向往,希望重振帝国雄风,实现帝国欧洲霸主地位的梦想,恢复往日帝国的疆域。但是苦恼的是一些德意志的诸侯不这么想,他们当然想独立地称王称霸,不受皇族管束,特别是几个信奉新教的选帝侯更不愿意对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低头;在外部,法国、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也不愿意欧洲再回到“一个教皇、一个皇帝”的时代,都暗地里同哈布斯堡家族作对。慢慢地,整个欧洲形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对立集团:奥地利、西班牙和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了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他们得到了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和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了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他们获得了英国、俄国等国家的支持。三、国王变皇帝的斐迪南早在年,捷克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不过捷克人享有宗教自决、政治自治等权利。以前捷克的国王由皇帝兼任,捷克人也没有什么意见,反正德皇兼任国王也是对捷克的重视。可到了皇帝马蒂亚斯的时候,他任命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去捷克当国王,而这个斐迪南又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一上任后,就烧了捷克全部的新教教堂。本来捷克人对他当国王而不是德皇兼任就不是很满意,这一烧教堂立刻引起了民变。年5月23日,一群情绪激动的捷克人手拿大刀、长矛,冲进了布拉格的拉德卡尼王宫。国王斐迪南一看大事不妙跑了,气愤的群众抓到了两个最受他宠信的大臣,为了解气,情绪激动的捷克人把这两个倒霉蛋“狗腿子”从20米高的窗子扔了下去,万幸两人摔倒了垃圾堆上保住了性命。这就是场震动欧洲的“掷出窗外事件”,捷克人倒是出了一口恶气,哈布斯堡家族却丢尽了脸面。斐迪南狼狈地逃回德意志,还没来得及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马蒂亚斯去世了,在三个天主教选帝侯的支持下,斐迪南成了皇帝,此时,不依不饶的捷克人民起义军队也逼近到了维也纳,他们要独立自主。斐迪南在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大量的经济支持下,用选帝侯的头衔把天主教联盟中最有实力的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和萨克森选侯约翰·乔治拉进自己的阵营,年11月8日,天主教同盟的2万大军击溃起义军,开进了布拉格,血腥的镇压了这次捷克人民的起义。平息了捷克起义后,斐迪南皇帝的信心大增,狂热的天主教徒的他当时天天喊着的口号就是“我宁可统治一片沙漠,也不能让我的土地上存在异端”,所谓异端就是他眼里的新教。这一下英国、法国、荷兰有些坐不住了,他们一方面不想看到斐迪南一统德意志,保持德国分裂的样子是他们的战略安全所在,同时,他们在宗教上也是新教联盟的支持者。在联系瑞典未果后,他们转而全力支持盟友丹麦出兵,打击这个志大才疏的德意志皇帝斐迪南。四、横空出世的华伦斯坦痛击丹麦斐迪南喊得比较凶,但他依靠的天主教联盟的军事实力实在不堪一击,年2月,丹麦以援助德意志新教联盟为旗号,出动了5万大军正式与斐迪南硬干,这下尴尬了,斐迪南也想干,但实力不允许呀,他的军队收拾那些没组织不专业的捷克农民起义军可以,但面对这五万丹麦正规军可不行。以前当捷克国王还可以逃跑,现在是皇帝了,跑是不行的。在这个时候,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德意志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三十年战争中两大绝世天才之一的华伦斯坦。这是个捷克人,曾经信仰新教,但他没有参加起义军,而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员悍将,为王朝打了近十年的仗。他对捷克和新教是有爱的,但他对一个统一的德意志特别神往、对权力特别着迷,他的理想就是用武力统一德国,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战神。年春天,华伦斯坦给斐迪南陛下建议:他自组一支5万人的大军为皇帝作战,而所有军官的任免权也交给他本人。这时的皇帝已经没有选择,有这样的人出现已经把他感动得涕泗横流,他不但答应了华伦斯坦的条件,还立刻封他为弗里德兰公爵。很快,华伦斯坦就拉起了一支4万人的军队,这些人都是雇佣兵,恰好华伦斯坦在雇佣兵的圈子里又有很好的名声。华伦斯坦信奉“以战养战”的策略,他每攻陷一地便放纵手下大肆抢劫,这种抢光的政策也为他的军队赢得了一个外号——华伦斯坦蝗群。虽然华伦斯坦的部队缺乏纪律,但他能让士兵们享受优厚的待遇,军官们只要有能力就能得到提升,所以他的军队战斗力远在其他国家之上。年,华伦斯坦的大军彻底击败了丹麦人,丹麦国王狼狈地出逃海外。飞鸟尽良弓藏,华伦斯坦手下骄横跋扈的十几万大军一下成了皇帝斐迪南的心头刺,这些雇佣兵对皇家贵族是不鸟的,他们只听弗里德兰公爵的话,朝野那些贵族达官们哪里受得了这个,对华伦斯坦不好的议论也甚嚣尘上。觉察到了环境的险恶,年8月,华伦斯坦向斐迪南递交了辞呈,皇帝陛下也顺水推舟地批准了他的辞呈。但就在这个时候,瑞典已经向哈布斯堡王朝宣战了。五、古斯塔夫的炮兵和华伦斯坦相比,古斯塔夫更像一个纯粹的军人。他精通8国语言、热爱体育运动,年轻有活力,把瑞典治理的蒸蒸日上。他的军事才能首先体现在军队管理上,一方面他的军队后勤保障很好,士兵可以穿着毛皮大衣抵御严寒,士兵们也很少抢劫;另一方面,他把炮分成不同类型,组建了历史上第一个炮兵团,首创步炮协同作战;古斯塔夫还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冲锋陷阵,每次战斗都带头冲锋,这个特点也成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拿破仑这样评价古斯塔夫:“他完全可以和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这样的人物相提并论”。在丹麦之前,英国和法国最早联系的就是瑞典,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开价过高,把英国人和法国人吓跑了。现在丹麦被华伦斯坦打败,瑞典人终于决定出战了,不光是为了要些好处,更是为自己国家的利益。年7月6日,古斯塔夫统率着1.3万人的军队在奥德河口登陆。9月17日,瑞典军队和忠于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在莱比锡附近展开了决战。凭借火炮的优势和古斯塔夫良好的指挥,瑞典人赢得了一边倒的胜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国军队阵亡人,丢失了所有大炮和90面军旗,而瑞典人的伤亡还不到人。在此后的三个月里,瑞典人横扫了莱茵河地区,斐迪南有陷入无计可施的境地。看到古斯塔夫的瑞典军队如此厉害,在背后的英法等国也感到震惊和害怕。六、两个军事天才的归宿斐迪南皇帝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请华伦斯坦再度出山,实际上在内心里他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的。尽管一肚子怨气,华伦斯坦没有推辞,不过毫不客气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苛刻条件:他本人对军队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未经他的同意,皇帝不得下达任何命令等。此时主客移位,斐迪南皇帝只能答应。华伦斯坦知道在军队的数量和质量上他是不敌瑞典的,所以他的作战思想是“先剪其羽翼,再捣其腹心”,先攻击那些和古斯塔夫结盟的德意志新教诸侯,然后用积极的防御作战一点点消耗瑞典军队的实力。打了两年后,华伦斯坦的军队逐渐壮大了起来,双方的实力又到了一个水平。古斯塔夫明白只有打垮华伦斯坦,自己才能站稳脚跟。于是在年11月16日,两位战争天才在莱比锡附近一个名叫吕岑的平原上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吕岑会战中,瑞典炮兵再次大显身手,他们以3倍于对方的速度发射炮弹。双方的步兵和骑兵都排列成整齐的队伍,向对方发起冲击。当时,华伦斯坦有2万到2.5万名士兵,60门左右的火炮;古斯塔夫的部队人数在1.2万人到1.8万人之间。谨慎的华伦斯坦采取了守势,将部队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而古斯塔夫将部队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进行攻势作战。战斗开始后不久,天降大雾,五六米之内都难以看清对面的情况。古斯塔夫率领骑兵冲破了华伦斯坦的左翼,当他率领一个骑兵团去突击敌人右翼的时候,不慎和大队失散了,更倒霉的是他和3名卫士居然闯入了华伦斯坦紧急增援上来的骑兵大队之中。一场遭遇战后,古斯塔夫和他的卫士当场战死,只有他的战马跑回了己方的军营。得知统帅阵亡后,瑞典人并没有四散逃走,他们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来为统帅复仇。最终,华伦斯坦率军退走,而瑞典人在抢回国王古斯塔夫的尸体以后也停止了追击,这场惨烈的战斗最终没有明确的输赢。一年半之后,华伦斯坦也被皇帝和诸侯派出的刺客暗杀。两位欧洲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一个有着宏伟的政治梦想,最终死于政治谋杀;一个以战争为自己的事业,最后在胜利的前夕死于战场之上。七、最后的结局是德国分裂加剧丹麦、瑞典的接连失败,一直搞“幕后工作”的法国不得不亲自登台。年5月,法国对西班牙宣战,整个欧洲彻底变成了一个大战场。当然受罪的还是德意志人,因为无论谁开战,都把战场设在了德意志。年5月,法国取得了对西班牙人的决定性胜利。年,法国和瑞典军队又取得了另外几次作战的胜利,皇帝和天主教诸侯已经筋疲力尽,只得向对手求和。年10月,参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终于结束。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反哈布斯堡集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欧洲的版图被重新划分,战胜者的利益也得到了最大化。法国得到了阿尔萨斯、洛林、凡尔登、梅斯等地区,成为欧洲新的霸主;瑞典得到了波美拉尼亚、不来梅等地,巩固了自己在波罗的海的强势地位;葡萄牙也脱离了西班牙而成功独立;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得到了整个欧洲的承认。和战胜者相比,西班牙和德意志算得上倒霉透顶,西班牙彻底滑向了衰落的深渊;而德意志得到的只是遍地尸骸和满目疮痍。按照民间的统计,这场战争中有万德意志人死于非命,一些地区超过80%的房屋在战火中付之一炬,德意志的经济近乎崩溃,政治分裂的局面也越发严重。除了政治格局之外,这场战争还让欧洲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制度有了飞速的发展。军需制度确立了,征兵制度取代了雇佣兵制度,火枪兵逐渐取代了长矛手,炮兵开始作为一支独立而重要的力量出现在野战中……这场战争开启了近代战争的新纪元。三十年战争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战争,欧洲的主要强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积蓄了几百年的宗教和政治等各种矛盾全面爆发,欧洲版图的再次划分;关于华伦斯坦和古斯塔夫这两个军事天才以及他们对军事技术的革命等,无论是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还是军事学家,都能从这场战争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德国史》之“三十年战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