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素行业市场供需及竞争格局分析,肝素原料 [复制链接]

1#

一、肝素行业概况

肝素是制备临床抗凝药物的重要原料药。肝素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目前人用肝素主要从猪小肠粘膜提取。粗品企业首先从生猪小肠粘膜中提取并制成肝素粗品,因肝素粗品中含杂蛋白,无法直接用于临床治疗,需进一步提取纯化加工成肝素原料药。肝素原料药可直接用于制成标准肝素制剂,或进一步加工制为低分子肝素原料药,最终制成低分子肝素制剂,应用于临床多种治疗领域。肝素原料药是整个产业链的必经环节。肝素产业发展已有70余年,肝素原料药是整个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环节,肝素产品主要包括肝素树脂、粗品肝素钠、肝素原料药、低分子肝素原料药、标准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制剂等。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生猪屠宰后猪小肠的处理有时效性,因此这类企业多靠近大型屠宰场;中游肝素原料药企业进入门槛较高,相对集中,这其中部分由下游产业分布所导致;下游肝素制剂企业分为原研企业和仿制药企业,下游制剂产品的需求决定中游肝素原料药的产品种类和量。

肝素行业产业链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十几种低分子量肝素产品。因分子量、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其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症稍有差异,常见已在临床应用的低分子肝素有依诺肝素钠、那曲肝素钙离、达替肝素钠、帕肝素钠等。其中,依诺肝素钠制剂占低分子肝素制剂总量约60%,比例远高于其他低分子肝素制剂。

五种低分子肝素制剂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肝素行业需求现状分析

从全球肝素需求角度讲,年以来,随着肝素制剂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肝素原料药需求增速保持5%~10%增长,从而驱动猪小肠需求同步保持增长。

-年全球肝素原料药需求量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主要生猪养殖国主要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及俄罗斯,其他国际规模基本较小,在其下游较难形成肝素粗品产业优势。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国,占据全球生猪出栏量接近一半,这也使得中国成为肝素原料药主要生产国。

从供给角度看,年以来,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的生猪出栏量每年稳定在11亿头左右,基本没有增长。

-年全球主要生猪养殖国家生猪出栏量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肝素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三、中国肝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低分子肝素制剂作为抗凝血药物,在临床终端有着广泛的应用,据统计,年中国PDB医院低分子肝素制剂销量万支,-年PDB医院销售量整体复合增速保持18%。

PDB医院低分子肝素制剂销量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销售额方面,年医院销售额16亿元按照5-8倍放大,实际终端销量已经达到3.5-5亿支,实际终端销售额80-亿元,这还不包括标准肝素制剂。

PDB医院低分子肝素制剂销售额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生物提取的肝素原料药属于特色原料药,不同于大宗原料药,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上游肝素粗品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国际肝素需求量稳步增长,下游制剂厂商进入补库存周期等因素,肝素原料药逐渐步入良好的上升通道。

据统计,年12月份中国肝素出口均价为.83美元/千克,同比增长45.82%,肝素出口价格整体上涨幅度较大,年累计出口量达.25吨,同比增长1.5%。肝素原料药持续保持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

-年中国肝素原料药出口量及出口均价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中国肝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依诺肝素和那曲肝素制剂均存在粉针剂性,其中东城药业拥有那曲肝素粉针制剂、二叶制药和成都百裕拥有依诺肝素粉针制剂,粉针剂型的中标价显著高于水针剂型,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终端的驱动力更强,这也是健友股份依诺肝素和那曲肝素制剂市占率提升不如达肝素迅速的原因之一。

国内三大低分子肝素制剂批文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五大企业肝素板块营收来看,年海普瑞肝素板块营收22.74亿元,同比下降17.38%,健友股份肝素板块营收15.24亿元,同比增长28.73%,千红制药肝素板块营收7.22亿元,同比增长26.04%,东诚药业肝素板块营收8.36亿元,同比增长19.46%,常山药业肝素板块营收2.53亿元,同比增长7.2%。

年中国五大肝素生产企业肝素营收及增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五大肝素生产企业产销量来看,年海普瑞肝素以产量.04亿单位,销量.43亿单位位列第一。

年中国五大肝素生产企业肝素产销量及库存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