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宜昌的江堤那些被忽视的基础设施之美 [复制链接]

1#
福州白癜风医院 福州白癜风医院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宜昌的江堤:

那些被忽视的基础设施之美

采访

梁琛

孙海霆

被访者

郭廖辉

去年夏天,我发起了一个长期的空间研究项目,取名《空间规训》。我打算邀请一些青年建筑师,分别分享一个曾经影响他们的普通房子,以及一个作为建筑师执业之后的建筑作品。今天的这篇访谈,是我和建筑师郭廖辉的对话。郭廖辉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随后在瑞士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旅居欧洲期间,他先后彼得·卒姆托工作室,卡鲁索·圣约翰建筑事务所,弗朗切斯卡·托佐建筑事务所从事建筑实践。年,他成立了郭廖辉建筑工作室。我和郭廖辉回到了他的家乡,湖北宜昌。郭廖辉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上。宜昌这个城市,被长江划分为两部分,江北是城市,江南是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对望。上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设,宜昌的城市建设全面升级,沿着长江,修了一条绵长的江堤。

这个沿江大道的江堤和滨江公园,一期建设于年至年间。功能上,一是防止葛洲三江来水对长江沿岸线的冲刷,二是利用葛洲坝及三江航道的万立方米弃土进行回填造地,形成滨江公园。

郭廖辉说,宜昌的江堤用一种工程的几何和构造勾勒了江岸的形状。在江堤上漫步,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江水奔流不竭、山峰伫立不移,历史和日常都笼罩在这地景尺度的自然中。

我们的访谈,就是在江堤上漫步开始的。

访谈:

梁琛:你长期居住的几个地方的风景,都是比较特征鲜明的。

郭廖辉:对的。我从小在长江边上长大,在欧洲上学和工作的的门德里西奥和库尔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周末就可以去山里玩。后来居住的港城热那亚在地中海边,工作室窗外就是海景。这些特征鲜明的大尺度景观应该对我有影响。

梁琛:没有长江就不会有宜昌,宜昌就是由江所产生的城市,如果没有长江和这座城市你家人也不会过来工作。我和好奇这种景观中的生活经验如何和建筑关联起来。

郭廖辉:在宜昌人们总是提葛洲坝和三峡大坝。这都是地景尺度的基础设施建筑,也是能和景观建立联系的尺度。

郭廖辉:经过了长时间的建筑学的训练,理论和设计的工具层面的积累,必然重塑了认知世界的方式。而记忆中空间仍然会在特定的机会关联到当下。比如当我看到建筑师HansHofmann在巴塞尔设计的KraftwerkBirsfelden时候,会有一种认同感,一种来自于熟悉的空间的认同感。那个项目我应该给你看过。

梁琛:给我看过。

郭廖辉:我觉得那个水坝的设计很不错。对于基础设施来说,建筑语言的表达不是最重要的,那种面对景观的谦逊态度和强调效率的简洁形式是建筑需要学习的。

梁琛:嗯嗯,很节制,基础设施上的这个东西,它跟建筑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建筑这个东西其实很难逃避自我表达,不可能完全做一个东西是很客观的,很实用的,毕竟都是建筑师。但是基础设施这个事,建筑师的自我会退到更远。比如说你盖个房子,你还是想着会表达一下,但是如果你接了一个基础设施的设计,哪怕是一座桥,你可能会把自己退得更靠后一些。

我也是江边长大的,就是丹东的那个坝是活动的坝,丹东的问题是到入海口了,所以在雨水充沛的时候,对城市会有一些危险,所以丹东的那个坝是这样得,大概是平的,或者是高的,在城市路的旁边建了一个活动的坝,就是闸门,如果水要下来就相当于把闸门关上,然后那个才是真的悬在上面。你们这个还好,起码剖面上有个纵深,而那个是完全新建起来的。在丹东,我所经历过的水位最高的时候就是年。

郭廖辉:我记忆中年我们这也有严重的洪灾,江堤最上面这一层的扶手,在那个缝里面全部塞了沙袋,然后那个水就在扶手的高度。当时我爸去随州参加抗洪。所以长江对于人们的影响是也包括了这种与家庭直接相关的记忆。

梁琛:从尺度上看,它也是一个巨大的东西在你脑门上,你也绕不过它,也没法不受它的影响。

郭廖辉:是的。

梁琛:所以最后相当于很微妙,它既有比如浪漫的时候,可能是平时没有任何灾害的时候,大家逛江边也不会去想起这些事。

郭廖辉:大部分时间与我们共处的是温顺的长江,可以在江边漫步。但我可能也会经历过洪水灾害,这就是自然的无常。

梁琛:对,它有个潮汐感,它有个这种变化。自然就是这样,它有时候不是恒定的,是一个未知数。

郭廖辉:这种变化是比较有意思。为什么我决定江边漫步的装置制作的最后,我要自己拿尺子在混凝土砌块上面用铅笔一条一条的画水平线,就是想把这种变化刻画出来,让作品有一点时间性。

梁琛:就是这种像水位一样的。

郭廖辉:对,搭好了画,要不然条线不连续,真的和水位一样。用这种方式稍微表达一下。

梁琛:你看这个挺漂亮的,而且它这个坡度感觉很柔和。

郭廖辉:对,它的几何好看。

梁琛:对,就这个几何很妙,就那感觉,而且你看它那个转角,按道理来说六边形的砖,几何线那块其实是很难做的,它全都得切,它做的其实还挺好。挺细的。

郭廖辉: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它是整个的一个东西,就是像罗马的古桥一样,从平到坡的各种几何的变化是一个由材料建构的整体。

梁琛:你看它是两块砖接的。我刚才远看以为它切了呢。

郭廖辉:他们才懒得切呢。

梁琛:也是,你看这个细节,两块砖是拼的,这个我觉得没想到。

郭廖辉:我们刚才一路走过来,这个江堤几种坡度都已经看到了,这边就比较缓,所以它与岸是一种非常贴身的关系。稍微把自然的江岸几何化一点,这个我觉得很有意思,很动人。

梁琛:你知道要是这么弄,它建这个东西首先要确定这条线,然后这条线是起铺点,然后从这条线往边上找,对吧。

郭廖辉:这不就是我那装置嘛。

梁琛:就是,所以我就说,这就是你那东西。我刚才一直在找它那个几何规律,因为你看似有的一些线是比较那种随机的几何,但实际上不管随不随机,它其实先是定的这条线,然后从这条线开始铺,然后边上切。

郭廖辉:这是由材料确定的几何。

梁琛:对,由材料确定的几何,然后到边上它是切的,无所谓了。或者像你说的他懒得在中间切,但是你边上切我觉得还是有意识的。这个我觉得肯定还是想了的。

郭廖辉:是的。

作者:梁琛建筑师、艺术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