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难下指,合掌即传心。——清·王仕贞
此诗句就是讲佛手的。
佛手,似乎只有金华才有吗?据说尤其适宜于金华金华市赤松镇山口和罗店等地生长,可能是这些地方的水土、气候条件特别利于佛手这种植物吧。暂且存疑。我不是这行的专家,没有研究,更无发言权。
金华佛手属芸香科,又名佛手香橼、密罗柑、王指针等。枸橼的变种。植株极具观赏价值。果可制蜜饯。根、叶、花、果均可入药,有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胀满、胃痛等症。产品远销德国和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
金华栽培佛手历史悠久,繁盛时期始于明末清初。具有久远、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历代文人将金佛手入诗入画,表达福寿、吉祥、丰收喜悦之意。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曾经写到白玉堂爱吃佛手疙疸下酒。佛手还可以用来做麻糍。
“佛手”常青,果实金*,象征吉祥,历来就有“果中仙品,世间奇卉”之美誉:其果形状如纤手,或握或伸,千姿百态;成熟后,色泽金*、油亮,香气馥郁,闻之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佛手似乎与生俱来带有一丝仙气。关于佛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飞渡所居之地金华北山下,住着母子两人。母亲年老多病,终日双手抱胸,自觉胸腹胀闷不舒。儿子孝顺,四处求医,无效。一夜梦见一位美丽的姑娘,赐他一只犹如仙女玉手样的果子,说给其母闻后病将愈。母亲病情依旧,苟延残喘。于是,孝子决心找到这种果子。他翻山越岭数日,筋疲力尽,正坐在岩石上小憩,忽听一只青蛙叫着说:“金华山上有金果,金果能救你老母,明晚子时山门口,大好时机莫错过。”孝子次日照青蛙言去寻找。他到了北山,只见遍地金花,满枝金果,金光耀眼。正巧,托梦姑娘飘然而至,对他说:“孝子感人,今送你天橘一只,可治好你母亲的病。”当然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但这只是个传说而已。这天橘指的就是佛手。赤松山下栽种这仙果历史悠久,得以双龙水浇灌,品质比起其他地方来说好多了,不管果形或者香气均更胜一筹。佛手是芸香科的常绿小乔木、灌木,喜光喜温、不耐寒,单性结实,果实由子房膨大而成。佛手种植主要集中在从闽粤、川、江浙等省,其中金华佛手最为有名。
金华佛手种植历史悠久,被誉为“金佛手”。传说宋时就有人在金华婺城区罗店镇后溪河村种植佛手。史料可查的是清朝道光年间(年)重撰的《金华县志》,据载:“邑之市花者为西吴,白竹三庄,其民谙花性时其燥湿,虽非土物而耳目可娱,如佛手柑之类皆有之。邑产之繁非旧籍所能囿矣。”光绪二十年()续修《金华县志》描写更为详细,载明“佛手柑,邑西吴等庄为仙洞水所经,柑性宜之,其透指有长至尺余者,香亦大胜闽产。”从上述史料看,历史上金佛手就有较高声誉。
明代高濂在其万历间所著《遵生八笺》之“起居安乐笺”中,专门提及“香橼盘槖”:“香橼出时,山斋最要一事,得官哥二窑大盘,或青东磁龙泉盘、古铜青绿旧盘、宣德暗花白盘、苏麻尼青盘、朱砂红盘、青花盘、白盘数种,以大为妙,每盆置橼廿四头,或十二三者,方足香味,满室清芬。”把摆香橼当做一件要事,并罗列了各种适合置橼的大盘,还特别说明数量要十数头以上。《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探春的秋爽斋,“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玲珑大佛手”,也是大盘堆放。这在明清绘画中常可见到。到了明清,特别是明中期之后,陈设佛手、香橼等闻果的风气越来越盛,甚至有部分取代焚香之势头。闻果的香气毕竟较弱,需要一定数量才能芬芳满室,所以要获得较佳效果,就要取十来个佛手或香橼,堆放在一个大盘中,陈设在条案、香几之上。北方有钱人家冬日住房室内烧有地炕,温暖宜人,这时再摆设腊梅、水仙等岁朝岁寒清供,以及香橼、佛手等香果,罗列满屋,可使室内经暖发香。这个习惯在北京至少延续到几十年前,王世襄之子王敦煌在《吃主儿》中提及这两种闻果时说:“这东西放在哪儿呢?或是上房大八仙桌的正当间儿,或是在上房一个显眼的地方摆一个高几,放在几面上。要摆这个东西,讲究用一个大瓷盘子,用十来个佛手一层层垒起来码放在盘子里,一个礼拜左右撤换一回。一般来讲都是整撤整换,没有零揪的。”还得一周整盘换一次。
不过北方毕竟不是这些果子的产地,其价格也不低廉。宋人便说香橼“或将至都下亦贵之”,《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说到童奶奶和童七商议如何巴结陈公公时说,“我听说佛手柑到了,你买上四个好佛手柑,再买上他一斤鲜橄榄,你送了去”,童七“连忙走到福建铺里,一两八钱银买了四个五指的佛手柑,又鲜又嫩,喷鼻子的清香;一钱二分称了一斤橄榄”。一斤橄榄不过也就一钱二分,当时福建铺子中售卖的佛手,四个的售价居然相当于人民币几百块,这对于水果来说简直是天价了。要购买大量的佛手、香橼摆设,只闻香气而不食用,并且还要定期更换,并不是一般人所能负担得起的。所以一般普通使用,其实还多是摆放三两个而已。
另外,在晚明文人眼中,堆放如山的闻果似乎也是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文震亨在其崇祯年间所著的《长物志》器具卷中,特别抨击了几十年前《遵生八笺》所提倡的大盆堆放法:“以大盆置二三十,尤俗。不如觅旧朱雕茶槖,架一头以供清玩;或得旧磁盆长样者,置二头于几案间亦可。”崇尚以少为美,甚至认为摆一头两头就足够了。不过文震亨向来鄙夷市面上流行的作风,由此也可反见当时风气。在明清风俗画、宫廷画中,佛手和香橼是非常常见的室内陈设,可摆放条案上,可单独摆放香几上,可置于榻上小几,或直接摆在罗汉床一角,甚至床帐中如首图。另外在清·供陈设和清·供图中,放一两头佛手也是常见的做法,而佛手因为其音通福,还和石榴、寿桃一起组成“多子、多福、多寿”的三多图。王敦煌说,北京冬日摆佛手、香橼,往往只二者选一,并以佛手为上,“作为闻香用这两种果子均可,但是实际使用只选其一,很少有人同时使用的。其中佛手优于香橼,所以一般来讲有了佛手就不用再买香橼了”。不过这可能是晚近的讲究,大概怕两种香气混扰,早先似乎并无此说法。成书于清嘉庆初的车王府曲本《刘公案》里边讲到一处禅房陈设,“当中堂屋,迎面放着一张紫檀八仙桌,……右边是个白玉盘,相衬着三个大香橼、两个佛手。”《扬州画舫录》描述“华祝迎恩”陈设,也说“旁用地缸栽像生万年青、万寿蟠桃、九熟仙桃及佛手、香橼盘景”。。著名的《雍正十二美人图屏》之中的“裘装对镜”,榻上所置,也是香橼、佛手同盘摆放。关于佛手的栽种养护1、选土:佛手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条件,盆土要用质地疏松的沙土与红*壤土,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混合而成,粘重碱性土对其生长发育不良。盆土可用60%的粗砂,20%的腐熟有机肥,20%的田间土进行配制。
2、定植:先要选好苗,要求根系发达、粗壮、分枝均植时期,秋植在9月至10月,春植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上盆前,先进行整枝、修根,保持完整的须根。
3、浇水:佛手苗上盆后,立即浇透压根水,以后土见干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防止盆内渍水,影响根系生长。浇水是种佛手成败的关键,4至5月后,气温升高,佛手生长迅速,需水量增加;夏季炎热高温,除盆内泥土保持湿润外,还应在周围喷水,保持一定的环境湿度;秋天气温逐渐下降,浇水量可慢慢减少;冬天,树体进入休眠,应搬入暖棚,盆上保持一定湿润度即可,防止过湿、过干,以免烂根或植株干萎。佛手浇水还应根据苗株的具体情况灵活对待,小树、弱树少浇,大树、壮树多浇;果实膨期不宜浇水,以免落果。
4、施肥:结合浇水追肥,盆栽佛手施肥在一年中,可分四个不同阶段:一是春分至芒种间,每隔7天左右要施薄肥,还可用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目的是增强树势。二是芒种至大暑间是盛花期和结果期,每隔3至5天要施肥一次,肥分可比以前浓些。此时多施磷钾肥,目的是多开花少落果,并可进行人工授粉。三是大暑至秋分间,果实正是膨大期,多用钾、磷等复合肥,少用氮肥,否则果实推迟成熟期。四是白露到霜降期,采果后施稀薄磷钾肥,控制浇水和氮肥,目的是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总之在结果初期要控制肥水,果实膨大期增施肥水。
5、修枝:佛手上盆后,开始以营养生长为主,顶芽连续生长,没有自剪性,因此,要注重主梢摘心,促进分枝,矮化树冠。疏剪密弱枝,结合撑、拉、吊的方法,调整树姿,美化树势。结果后,针对生长、结果势,进行春夏抹芽,结果枝顶梢摘心、疏花疏果,促进各期的梢、果平衡,防止大、小年现象。
6、防寒:佛手比一般柑橘抗寒力弱,遇到低温时就会大量落叶,枝条冻枯,影响来年的开花坐果及生长发育。因此,佛手冬季入室后要提高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增强树体抗性。
有一年,记得我们东阳市*协办公室跟金华市*协联系,购买了一人两盆金华佛手,作为机关人员年终福利发放。我领到佛手后,带回家中,放置房间桌上。顿时,满室飘香。佛手淡淡的馨香,挺好闻。过年了,来我家拜年客纷纷说,真香啊,真好!都说以后家里春节也要摆放几盆,以调剂调剂节日氛围。
罗店静,赤松晕。携步庭园淡素韵。淡墨轻书心上景,画个佛手正*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