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qfl168.com/“人生海海”一本充满岁月感的小说,由作者麦家的亲身经历改写而来,可以说这是一本讲述作者自身的小说。家乡、难忘的时代岁月、亲情父爱、曲折的人生遭遇......都是这部小说要向我们讲述的。
在作家余华的著名小说《活着》里我们见证了富贵平凡而坎坷的一生,时代的几经变迁让他饱经世间沧桑;亲人在曲折的命运下相继离他而去,贫苦自成年后成为他生活中的挥之不去的阴影。
时代给予富贵的厄运与亲人逝去的悲痛并未将他击垮,而是化为心中的柔情与坚韧,依靠故乡土地的馈赠过着朴实的余生。
在《活着》当中,那些使人落泪的人生曲折仿佛是早有安排、一切因果皆有定数,让读过它的每个人不由感慨人生的多舛,生活的不易。
苦难的人生似乎都是相似的,时代带来的曲折命运在麦家的小说《人生海海》中同样存在;在时代的浪潮中人生像一叶扁舟潮起潮落。两部小说在讲述人生遭遇方面都有许多相似点。
时代使人饱经苦难、岁月使人成熟自省,人生的跌宕沉浮都需坦然面对,当一切都化作岁月的积於时,翻涌的浪潮后也有一汪暖洋的平静。
《人生海海》里的人生就像大海一样,翻腾涌动潮起潮落,既有感慨万千的辉煌过往,也有那跌落阴暗的落魄岁月,同时大海还是宽广无际,包容一切蕴含无数可能。
这部小说书写了在时代穿行跃涌的上校及一众性格鲜明的人物,以虚构的故事去写现实与过去,讲述了一段近百年的沧桑岁月。
故乡及童年绝对是小说中浓重的一笔,在文中以多种形式来开展对故乡的讲述,给我们带来乡愁的滋味。
故乡,这个夹杂许多情感的地方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触及心中柔情的存在。在小说故事的背后实则是在写麦家自身,年少时的麦家因父亲的武断处事负气离家出走,再次回乡时已是多年以后的物是人非。
麦家把对童年、故乡的情感揉入到小说的故事创作当中,仔细阅读会发现书中许多内容都与麦家自身遭遇有着类似性。
《人生海海》也是在写麦家年幼时的家乡与蕴含其中的亲情。
小说的开头这一切故事的开端便是从一个遥远的地方———家乡开始提起,家乡是童年的记忆、家乡是故土给于人的一抹深情、家乡还是时过境迁物的物是人非。上校的家乡就位于江南山水中的一座叫双家村的山村。
双家村的前山叫“海龙山”寓意群山连绵无际如海一般透着一股神秘,后山叫“老虎山”两座山像是在预示本书的书名以及像谜一样的上校。
双家村就位于那后山“老虎山”的爪与尾的之间,寓意村庄将受到恩惠及守护。
书中的乡村是如何呢?是新旧参差的夯土黑瓦房屋,依山傍水的山野间长满绿林灌木,河溪清澈可见沙石。但这些都是乡村表面的浮华,乡村生活更多的是弥漫的泥土气味与琐碎烦闷的家常,朴实无华才是每个乡村最真实的写照。
根据故事的发展及时间走向,小说可分上下两段;上半生是上校战火纷飞的戎马生涯,讲述了被国民党抓丁后一直经历战火的洗礼,从民国时期到抗美战争,最后因故被除去党职重归故土。
下半生中,上校的人生路途同样布满荆棘坎坷不平,一场没有硝烟的争斗席卷当下时代的每一个人。故事最后,苦难的人生迎来了它的仁慈,风雨过后是新的曙光。
外号也称为绰号!在本书中得以频繁出现,从开头到结尾都有它的身影,是这部小说的一大亮点存在。绰号更是人类社会中民俗文化的一种,生活少不了绰号的存在,它是风尘世界里的一股俗气。
绰号是对个人特征的概括,如李白也叫诗仙、花和尚也叫鲁智深、美国也叫鹰酱。
在双家村,甚至在本书中但凡是有点影响力的人都有自己的绰号,真名反而不常用。总之,你要是没个绰号那你八成是个路人甲的角色,你要是绰号多说明你就是个有故事的厉害人。
很显然上校就是个绰号,在国民党时可是当过军官的,并非空穴来风。
不过上校最引人瞩目的还得是叫“太监”的绰号,关于这个绰号村里流言四起,说是打仗时弄伤的,也有说是因为女人而惹的祸。对于上校的事迹乃至身上的隐秘,不知事故的村里人脑中总少不了一些八卦的想法。
此外还有绰号叫小瞎子的,因为他老爹就是个真瞎子,如果小说要论个反派出来,小瞎子就是从头祸害到尾的那种;老流氓也叫老保长,以前还是村里的大地主,粗鄙下流的言语中丝毫不掩饰对女人的欲望,还把女人比作馋人的红烧肉。
还有的叫雌老虎、老巫头、门耶稣、跟屁虫、蹩脚佬……无外乎在这些绰号里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生活风俗味。
在这些绰号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角色,每个小说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人生,与书名的涵义相搭互和。在书中不光上校的人生坎坷曲折,书中的其他人物同样经历着挫折与幸福的变幻,为读者带来许多传神的人物印象。
除了生活味浓郁的俗气绰号,乡村文化在本书中还以其他形式呈现,注重祖先的祠堂文化、有关信仰的神鬼论……
在小说的故事叙述上,《人生海海》少见的绕过以上校自身为主视角去讲述小说,而是借以少年(书中的我)以第一人称式的回忆、童年成长视角去开展,通过讲故事、回忆等形式客观性向大家娓娓道来。
至于小说中的我叫什么,作者麦家并未写明,或许是想让读者把自己融入到这个角色当中,以书中的我去感受故乡、感受父爱、感受那曲折多难的时代与过往、感受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
像这类的小说较知名的就有《了不起的盖茨比》,以主要剧情人物的身份通过回忆的方法来为大家揭晓主角的过往。
其次,《人生海海》在结构还采用了现在与过去的剧情穿插方式展开,并非以时间线、故事的因果顺序进行,这对读者来说对理清剧情前后发展及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人们对何为一本好小说通常的评判标准就是小说的故事性是否出色,在这本小说里我们对上校的许多了解就是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的形式来为我们揭开上校的秘密。
这也就牵扯出一个问题,对神秘的上校隐私的探索,如果说家乡与童年、时代与人生是本书要表达的核心,那么隐私就是链接彼此的桥梁贯穿全文。你能在文中的许多地方看到有关隐私的出现。
不光上校的一些经历充满谜语,上校身体上的隐私同样是个谜,传言上校裤裆里的东西受伤了成了个太监。
不止大人对上校的裤裆感到好奇满脑八卦,像我一般大小的孩童同样好奇,平时村里的小孩就不时偷看上校的裤裆和撒尿。
这秘密啊就像是人的心头肉、命根子让人忍不住的想要去瞧瞧,探索未知与闲扯八卦可是人的天性。
而村里的老人老传统、老思想,一个不完整的人名声多少有些不好,在哪里都是要遭人非议、嫌弃。我爷爷也就是绰号“老巫头”就这么认为,自打小没少给我灌输上校是不好的观念。
不过爷爷既是嫌弃上校一方面也是重视,私底下爷爷叫他作太监可明面却是以上校来称呼。爷爷眼中的上校就像是连绵不尽的前山“海龙山”似大海般宽广深邃,叫人直呼怪异。
而我爹“雌老虎”与上校从小就要好,当爷爷说上校坏话时父亲就与爷爷顶嘴,处处维护着上校,说上校一生中无论是杀鬼子、当特务还是行医救人,在为人处世上鲜有让人失望的,称得上一句乱世英雄。
当这两种对立的观念汇集在一个人身上时,便给文中年幼时的我一种上校是个独特、怪异的家伙。
不过,聪慧绝对是对上校最中肯的确定,在文中爷爷给少年时的我讲起上校的故事时就这样评价上校慧敏通透的头脑:“上校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从小两只眼睛像玻璃球一样闪闪亮,什么事都比旁人学得快,做得好。”
爷爷说在民国时期,十几岁的上校跟木匠老师傅学做木匠活,当上校的能力可以独挡一面时,同做木匠活更早的父亲还是半桶水的能力。
不光手艺一绝,上校的长相也是一副高大挺拔、精气有神;上校在国民党招丁时一眼就给瞧上给当了兵,唯独留下了看相矮挫的父亲,这摆明就是嫌弃父亲,这事可是让他郁闷了好久。
也自这一分离,小说中自小要好的两人也就天各一方,走上两条不同的人生。
从这一段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世道就是个兵荒马乱的糟蹋,各个豺狼虎豹横行于世的年代,不光有军阀割据还有外患祸害。
时间的车轮来到20世纪5、60时年代的大跃进搞生产建设与公社时期,和平的钟声已经奏响,人们在党的号召下投入到建设家园的劳动当中。
这个时期如何呢?日子不好过,饥荒、生存问题影响很多人的生活,文中把死亡以生活的手法向我们道出:“村里几乎年年有人寻死,上吊,投井,跳水库,吞剪刀,割腕子、颈子,什么手法都会冒出来。”
在小说“活着”里也有这种苦难的描述:大跃进的时代中,富贵家庭里的锅、铁具都要砸了,融了烧铁。养的鸡和女儿凤霞的羊得上交公社,更不能私设灶台。
后来公社没粮食了眼看全家人要饿死,妻子家珍便跑去老父亲那取了点米做粥,艰难的活着。
小说的这一时期就是历史上的-大跃进时期,这是一场追求快速发展的激进工业化进程,追求以钢铁生产、应用为主的全民大生产运动。其背后就是缺乏工业基础建设,不得以采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快速推进工业基础建设。
同时这也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的共产风建设,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人民公社在此些因素下随即进入广大群众的生活中。
随着这股共产风的兴起,粮食分配上的分歧也就产生了,恰逢自然灾害的发生,大跃进时期产生的社会危害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也在这个时期上校做了件让我改变对他看法的事,救小爷爷“门耶稣”一事。
小爷爷因为行善事救济了别人,花掉了钱气得他儿媳妇把耶稣木像当柴火烧掉。精神寄托没了的小爷爷一气之下喝农药寻死,是上校救了他还给钱买过耶稣像。
自打那以后爷爷也一定上的改变对上校的偏见,开始正眼瞧了,不再埋汰上校了。
我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自认为是个文化人教过私塾喜欢故弄玄虚,一副看透尘世间世俗百态,品得一身人情,讲些事最后扯出一堆玄乎的大道理。相反我爹也就是绰号“雌老虎”性格就很沉闷。
从那以后父亲就开始带我去上校家蹭饭吃;上校的日子过的很滋润,连他的两只一黑一白的猫吃的比人还要好,叫人羡慕。
不光上校爱吃肉也爱给两只猫买肉吃,对他的这两只猫爱护得紧,情愿自己受苦也不想苦了它们。纵观上校一生可以说是对这两只猫照护周全,付出很多放弃也很多,更是为猫吃了不少苦。
不过在喝酒吃肉上上校的母亲确是个信奉菩萨的虔诚者,不杀生吃荤。听爷爷说当年生上校时难产寺庙里的和尚弄来人参给她补身子才生下上校,此后便诚心的供奉起菩萨来。
在上校家吃肉到即兴时上校就喜欢给我和父亲讲故事,讲自己这些年走南闯北的奇闻异事。
上校在我们村庄可是个经历过生死与大世面的大人物,不是一般俗人;在冬天,村里人踩雪走路是嚓嚓的响声,而上校就不同了,发出的却是喀喀声,突兀响亮。
上校跟我们讲了个在国民党时跟女人有关的事,那时的上校已经不从军了,改做随军医师给战场上受伤的战士做救护。
有一次来了个漂亮的叫“姜太公”的军统长官女伤员,上校给她做手术时竟发现在肚子里有个几个月大的婴儿,这女人怕是自己怀孕了都不知道。
至于这女伤员的身份,是不是哪个高官的情妇,也是让我们不由猜疑起来,上校的一只猫还是这个“姜太公”给送的。
上校说自那以后就在姜太公的手下干活,做特务,明面上是个医生暗中做着特务的活,跟谁对抗呢?跟日本人、汉奸、共产党对抗。
那时上校手下有五个身怀本身的下级,妥妥的军官。上校挑了其中一个女下属偷外国男人被自己撞见的故事给我和父亲听,而上校被人出卖的故事则是另一个下手叛变所为,被大汉奸汪精卫的人抓去挖煤干苦力。
汪精卫本来是跟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人士,是国民政府众多派系势力之一,后在党内跟蒋介石争权夺利中屡次失利。日本人入侵时恐惧其强大的实力,主张向日本人投诚苟活,赞同日本对华方针并迫害反日人士彻底走向了亲日道路。
有人评价说汪精卫性格不坚定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注定成不了一名合格的统帅。
到了汪精卫的战俘营又有新的故事发生,上校讲在挖煤的战俘营里发生了一件让自己痛哭、伤心的事,光回想就难受,说自上战场这些年来没有哪个人的死让自己这么伤心的。
有一次挖煤时煤山塌方一个父亲的两个儿子连同一百多人被埋,在连夜挖掘十几天后矿山的主事人放弃了,因为挖出来也是具尸体。而这位父亲白天干完活晚上独自一人在矿洞继续挖煤,吃喝都在里面。
还处于抢救期时这个父亲就四处求抢救的人一定要帮他把儿子挖出来,又是说又是哭加上没休息喉咙都哑了,强壮的身体一天天瘦弱下去。一天夜里上校见到这位可怜的父亲拖着单薄微颤的身形往矿洞走,跌跌撞撞的像是醉酒的人。
上校讲自己走进矿洞去看他,发现他身姿朝前已经死了,看来他死也想离自己两个儿子近些,于是想抱起这个父亲往矿洞深处去。当抱起他来时上校发现竟轻得像个孩子,皮像是贴着骨头没多少肉、骨头也像是锈了变得轻飘飘的。
上校说抱起他时心里顿时忍不住的哭了起来,这个苦难,让人哭泣的父亲啊。
除了听上校自己讲故事我还听爷爷讲上校的故事,至于爷爷的故事是父亲和“老保长”讲给他的。
说起老保长呀村里人都知道,他可是跟上校枪口对枪口的对头,因为上校的爹给日本人的毒气弹毒死,从军几年的上校像英雄一样的回乡处理父亲的后事,临走时顺便睡了他女人。太监的绰号就是老保长给传出来的。
在上校的众多故事中既有感动人心的往事也有讲述残酷的战争,这些非凡事迹是我从未经历过的。不过最让文中的我好奇的事还是上校是不是太监?是怎么被解放军开除回村的?可惜上校不说还骂人。
至于上校是如何从一个部队军官到军医的呢?爷爷推测上校的医术是打仗时受伤住院,平时看医生救治伤员学会的;前线一打仗伤员就多了起来而医生根本忙不过来,一些普通士兵只能等死,还不如给上校试试手艺。
爷爷讲上校的脑子灵活好使,当兵是军官是神枪手、当医生是有名的“金一刀”医术高超。
从医好啊,有钱有势的人、没钱的老百姓都想活着。用医术救了那个叫“姜太公”的漂亮女长官,在国民党时还救过解放军的一位首长,上校的一双手术刀就是用别人送给他的金条所打造的。
小说里就有一段爷爷对上校医术所说的话:“事各有理,人各有命,那些躺在棺材里的死人一定都后悔没遇到他,否则死的可能就是别人。”
上校就像是文中所写的那样是从前山的“海龙山”苍茫群山中跑出来的一只老虎呀,做什么都厉害,本事的很。
年,我已是十四岁少年了,一场时代变革发生了。
由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社会混乱已经波及到双家村,村里不时传出有人被抓、被举报、被迫害。一段平静祥和的岁月过后,时代汹涌、混乱的波流再次席卷当下整个社会。
十年的社会、政治混乱,多场错误的政治、思想运动严重的困扰人们的思想,社会发展更是停滞不前,在文化、科技领域成就有限。文革是一场由国家领导错误发动,被利益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红卫兵便是这场革命的产物,一群闹改革、满腔激昂斗志、建设理想社会的小年轻搅的村民们不得安生。打砸历史文化、抓人批斗、打压阶级人士……
而我起初便是受到这光荣的鼓舞,我想成为一名铲除奸恶的红卫兵。
社会乱了,人心也跟着乱了,一场旨在建设美好社会、消除阶级固化、巩固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的运动走向了错误的极端道路,村子失去往日的祥和。
上校直呼红祸来了,要出去躲躲灾,因为上校有钱也不务农干活,他母亲也信菩萨,妥妥欺压人民的资本主义家庭,要打倒的反革命分子,是四类分子。
也自打这起我知道上校原来叫蒋正南。
当上校被捆着游街批斗,一副落魄的凄惨样子,爷爷都惊诧了,从来没看到上校这般落魄。以前的上校是英雄,一副铮铮铁骨里透着不凡的傲气,在走南闯北的戎马生涯中一身名利,却在这场社会动乱中高台跌落尘土;英雄也有落魄时,人生更是充满变数。
文革是一场磨难,让世人蒙遭劫难,它改变了上校、我、小瞎子、爷爷、父亲,我的一家都在这个时代中横遭变故。
在小说中花了许多笔墨来描述这段特殊时代对当代世人的影响。在这场动乱中先有老保长罕见的为上校说情并受到村民的一致认同,后有上校受到毒打,两只猫受苦。
在最后小瞎子的舌头、手筋被上校割了,这算得上一根导火索,把原本糟糕的处境拖向更黑暗的深处。
小瞎子的残疾让上校逃到寺庙出家、这段时期我的家因上校的秘密变得敏感、压抑。小瞎子的残疾让他生活与心灵备受摧残从而黑化,污蔑是上校是鸡奸犯,这一切的恶运又因一句污言“上校是鸡奸犯”而点燃。
我爷爷是自认为在村里是个文化人,要面子是体面人,自上校被污蔑为鸡奸犯后他就睡不好觉,因为我父亲雌老虎跟上校关系很铁,上校能鸡奸谁啊?
就像上校的裤裆问题,老传统的爷爷容不得一点污秽碎语进入家门,这也体现了爷爷对父亲的袒护,不想父亲被人嚼舌根。
这天老保长来给日益憔悴受鸡奸犯困扰的爷爷讲自己跟上校在上海的故事;那是上校睡老保长女人的几年后了,上校出于愧疚来补偿老保长。
上校去上海当特务还是姜太公那个漂亮的女长官给安排的。上校在上海隐藏身份深入虎穴,进了一群日本女人主导的风月场,开始了以身侍女鬼的屈辱日子。
上海这个殖民遍地、势力混杂的地方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足迹,又是藏着多少人的欢愉与伤痛;小爷爷“门耶稣”在上海拉黄包车、上校在上海当特务、老保长跟着上校来上海体验花花大世界给染上了赌瘾。
老保长在上海花天酒地,不仅出入女人堆还沾上了赌博,从双家村的大地主成了欠债累累需要上校救赎的落魄赌徒。现在老保长提及此事都是直呼后悔,自己是鬼迷心窍不该随上校去上海。
这段情节不由让人想起在《活着》里同样因赌博而输光家产、田地的富贵,就此人生跌落了低谷,开始了平凡坎坷的岁月余生。
而上校的厉害就在于做什么都出色,不光手艺精湛、头脑好使,当个男色服务日本女鬼同样也是一绝,怎么可能是个鸡奸犯?相反,这群日本女人在上校身上尝到甜头后在上校的下腹那里纹字宣誓主权。
这些女鬼子中就有个大鬼佬叫川岛芳子,一个大汉奸,也在上校的裤裆处纹上了属于自己的名字。
川岛芳子本是清末的一位格格,由日本人收养在日接受军国主义教育,受养父侵害后以女扮男装示人。进入上海成为一名特务,混迹上流社会更是身居伪满洲高官,参与过多次对华军事行动就此走向侵略国家的道路。
女鬼在上校肚皮上绣的字其实就是上校不愿示人的秘密,上校宁愿伤害小瞎子、宁愿被别人骂太监都要捂住的隐秘。不光是出于人的羞耻心,字的内容更是关乎国仇家恨,是见不得光的秘密。
我爷爷村里人眼中的“老巫头”喜欢以天压人的老奸巨猾,他的一世精明最后却还是在鸡奸犯这事犯了糊涂。
鸡奸犯名声臭侮辱了父亲,爷爷最见不得这些了龌蹉肮脏的东西进自家门了,昏了头举报躲在寺庙当和尚的上校,连带把上校的母亲也给送进了监狱,至此起厄运便降临在我家。
而经历这么多故事的上校在写给村民的书信上讲到这一切都是命,不怪爷爷。
我想此时上校的内心定然是看淡一切,坦然的接受这世间的一切是是非非。是命运把上校卷入时代的洪流,上战场、当医生、做特务、成为和尚,一切的福祸皆是命运。
听了这么多上校的故事,文中那个少年时期的我,心中早已烙下上校英雄般的身影,对爷爷的糊涂行为是一腔的悲痛。
人生海海,人生并非一成不变的,颠簸艰辛有、坦荡大道也有,不光上校的一生好坏相伴,人生未知,小说中的一干主要人物同样面临着命运的曲折,经历时代的福与祸。
在文中,时代的变幻还发生在上校的一对猫身上,舒适惬意有过、糟蹋不堪也有过,猫的遭遇也是在隐射上校,隐射书中双家村的一干主要人物。从两只猫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时代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小说中我们曾多次见到上校对这两只猫的呵护之情,上校饱经风霜的人生遭遇让他对简单、温馨的生活尤为向往。从这两只猫身上我们看到了平淡与温情,这是上校寄托心中柔情的港湾啊。
对于爷爷的举报,村民把怒火指向了我家,我在学校遭受到歧视与随时可能出现的伤害,也在这时亲情的伟大再次得以体现。
离乡前母亲对我哭诉,要我平安、要回来看她,就此我被带离村子漂洋越海经历苦难;老瞎子弄堂忏悔护着小瞎子,爷爷也是自缢了。从这开始厄运便降临我家,家中不幸连连,我爹变得疑神信鬼。
文中多次提到了父爱的付出,在煤矿里日夜挖煤爱子心切的父亲、维护儿子名声的爷爷、内心歹毒却护子的老瞎子、为了我的安危让我远离故土的父母.....书中有一段原文提及到:“爷爷讲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像所有树都爱阳光一样。”
小说的中的亲情父爱是无私、感人的,是作者麦家对父亲的思念;麦家小时候与同学发生冲突遭到父亲的不问事故的过激对待,麦家失落之下愤然离家远走。
多年后,麦家回到家乡时父亲得病不知世事,如孩童一般,麦家顿时对当年的莽撞行为后悔不已,此后与母亲悉心照料父亲直至离世。
除缅怀故土与父爱,小说还告诉我们不要被人生中的痛苦所击倒,从而放弃追寻未来,人生海海、命运沉浮,生命的好与坏、痛苦与幸福都是无法预测的。人生有苦也有甜,我们得懂得释怀,要相信人生海海如大海一样宽广,一切还有希望。
时光匆匆在年我已是一个花甲老人,事业上颇有成就,我回忆着少年时的我飘越大洋来到巴塞罗那的日子,这也是我艰难的异国成长经历。
文中的所提的这段时间跨越幅度很大,从少年阶段直接来到老年状态,给人一种时间更替的沧桑感,故事到此也从讲述上校短暂的转移到我的人生遭遇上。
这种时间的运用让人不由想起《百年孤独》中堪称经典的开头语,把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不同的时间态融入到一句话中,透着十足的时空玄奥。
年,我历经二十多年的磨难踏上了回国的路途,麦家也是在外闯荡多年后重回故乡。多年后的故乡是什么?
是烙铁烙穿肉、伤到筋的疤,在阴雨天中隐隐发痛,这就是乡愁啊!
我回到了双家村,村子大变样了熟悉而陌生;各种现代建筑的身影掺杂在村里,已有的建筑也是大变模样甚至找不到身影,而我小时候所认识的那些人也是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而有的人则是长眠而去。
在自家破旧的房门前父亲对我说:“你找谁?时间过的太久了,我父亲认不清我了”一会儿才缓过神来。麦家的父亲同样如此不认得他,得了痴呆症。我对家里的现状到不安,家中破旧也意味着无人打理。
父亲坐在躺椅上平静的为我讲起家中现状;爷爷死了、母亲也死了、二哥与二嫂也死了,留下一孩子,大哥则是远走他乡,这其中唯独没有提及母亲的离去。
父亲讲我们一家人是因为害了上校惹来了鬼神,这是要惩罚我们,为此父亲不让我在家里住,怕我受伤害赶我去上校家住。
当读到这段时不免让人内心颇为感触,时光纵然而逝、故乡的陌生、亲人的离去,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涌上心坎。
上校家中更是破旧不堪虫鼠肆虐,一张照片出现在我眼前,是上校跟一个女人的合照,这是一张结婚照片。
在我回来的这天父亲哭了,声音低泣,我从来没见过父亲哭过,那泪水也不是往下流而是顺着父亲脸上几道苍老松弛的皱纹横流而下,这是老泪纵横,家中的不幸遭遇与我的归来让父亲流泪了。
老人家哭泣乃是少有的事,而泪水横流也意味着发生了让饱经岁月洗礼的老人都忍不住哭泣的事。
“老泪纵横”这是也是我第二次从小说中看到这个词,第一次是从齐邦媛的自传小说《巨流河》中所见。
巨流河的故事也是一个因为战争而离乡远走的故事,把大时代小人生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小说中那些感触人心的苦难与幸福充满着深厚的情感,巨流河也代表着对故乡的思念。
第二天,父亲给我讲起当年上校被政府公开处置的事。
那天,在大礼堂上赶来的群众发出阵阵呼喊声,曾经在村里公开审判上校的胡司令正高昂的用语言审判上校,说他是大特务,大汉奸,大流氓,毒害红卫兵的大凶手。
在这犹如正义一般的声音中唯独没有提及上校对解放军作出的贡献,以及他对抗日战争的牺牲乃至行医救人的一片赤诚仁心。他们眼里只有曾经犯下的过错,是谁蒙蔽了他们的眼呢?是糊涂的社会与的险恶的人心。
父亲讲上校在其他村镇人的狂热呼喊下落魄、糟蹋的走着,原本高大的身形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圈。
在审判上校是日本人的走狗、汉奸时可笑的一幕发生了,老瞎子在台下叫喊着:“把他裤子扒下让我们看一看!”
小瞎子和他叔叔开始上去扒上校裤子,在这满堂的汹涌、狂热喊叫声下上校就这般疯了,嘴中吼叫着向台下的人群冲撞。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被处分与压迫是常有的事,许多人被诬陷、被迫害、被批斗,疯的、潦倒的、入狱的……人心的黑暗横行无忌,一段荒诞奇怪的时期,给大众的内心造成严重伤害,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压抑与狂热的错误状态下。
对于文革这段特殊的时期许多小说都有描述,三体、活着、黄金时代等作品。通过小说真实还原了那段带给许多人伤痛的历史十年。
一个疯子是没人会要的,上校最后被村里人带回去了由我父亲照看起居,父亲讲那上校一见刀就往下腹戳去,这是疯了都不忘将这个带给他的伤痛的印记去除。
几个月后村里来了个跟上校相识的人,一个女人。她在村里照护上校的起居生活并带上校去治病;一年后他们回到村里,因为上校母亲刑期满了。
这个女人也就是林阿姨,便肩负起照护两人生活起居的重担,村里人都说上校的母亲这是拜来了个真菩萨。
说来我与林阿姨虽未相见过但这些年我寄回家乡的信都是林阿姨收看的。
上校母亲死后林阿姨操办好后事便带着上校与两只老去的猫回她的故乡去了。临行那天,数百的双家村人走到江边为上校他们送行。
父亲讲当时林阿姨哭着跪在船上向大家道别,上校则像个乖巧的孩子也跟着跪着,几百个村民被这一幕感动得纷纷哭泣。
至死仍牵挂着埋在煤矿里的两孩子的父亲、船头跪别乡人的林阿姨与上校、上校离世一同而去的林阿姨.........“人生海海”里煽动人心的泪点便源自于这些真诚流露的情,这亦是一部讲述真情岁月的小说。
在父亲的指引下我来到了上校他们居住的地方,见到了被称为郎中奶奶的林阿姨与样貌大变一副鹤发童颜、心智幼童般的上校。这是我时隔多年再次看见上校,上校变了,像个孩子一般。
上校稚气的给我看他的玩具、画作、只言片语的过往,以及让我看他腹下的字,这个上校曾视为羞耻一心遮掩的秘密。
林阿姨给我讲起她和上校的故事;日本全面侵华的战争打破了林阿姨一家的平静,林阿姨先后被亲戚寄养、学医,与上校相识还是被国民党抓去当护士的时候。
这时候国民党是穷途末路一路向沿海败走,林阿姨在这没过多久这支部队便向解放军投诚了。其余国民党部队向台湾逃去,厌倦、看透这一切的上校此时对谁胜谁负早已看淡,后因解放军不能养猫上校便起了回乡的打算。
后来,朝鲜战争时上校被派往前线当医生而林阿姨同样搭乘火车赶赴前线,林阿姨讲在这抗战的两年多时间里她与上校在前线经历了很多战争的洗礼;生死就像耳畔穿梭的子弹亦是身旁炸裂的炮弹,两人几经生死的考验,患难的生死转为坚贞的爱情。
而上校之所以身处朝鲜战场是因为在国民党时与共产党打仗,给解放军给予过重创,还上过报纸受过褒奖。有人便拿这事来打击上校,说他手上沾满了红军的鲜血,曾被上校救过的解放军首长便让上校赶赴朝鲜戴罪立功。
而林阿姨与上校这一切的感情又是毁于一个卑鄙小人之手。林阿姨误以为那几天晚上上她床的是上校,当林阿姨向我提及此事时忍不住的泣泪起来,说这个世上坏人太多了。
后来的上校因下腹的原因对林阿姨的爱耻于接受、一心回避。这个误会导致林阿姨对上校的英雄印象改为一个无耻、不敢承担的混蛋。
在一股流言的作用下,这件事的后果是上校被去除军籍遣返老家,而林阿姨几经挫折、遭人品论,最后在文革前期莫名被栽赃坐了几年牢。
污言就像一股无形之风,吹进每个人的心中,人们也都爱听、爱谈,就像村里人私下议论上校的身事以及他的裤裆。
可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偏偏那些丑事人们最有兴趣听了,上校的被审判而发疯的消息就这么飘到了千里外,林阿姨所处的村庄里。
在跟父亲交谈时我说我历尽二十年磨难才回到故乡,而这些年都是我受苦的日子;我有过两个妻子,前妻也是深受文化大革命的毒害而逃难他乡来的。后来因车祸原因而死,当时我前妻已有孕在身。
我依旧还记得前妻临死前跟我说的那些话:“记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她是要让我坚强的活着,不要被苦难打倒。
对于我的遭遇及家中的不幸,父亲苍老身躯里的一颗心早已变得敏感,疑神疑鬼就像我爷爷迷信上校是太监晦气,进家门会带来霉运。
小说中的双家村有许多迷信的存在,信教敬神佛、重祖祠文化这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乡村也都能见到,普遍存在的一种乡村文化。
回归故乡看望父亲与上校他们后我便再次返回巴塞罗那,不辜负前妻对我的爱,几年内我靠捡垃圾开始把倒霉的人生一点点变好,随后我与故乡也开始频繁接触。
小瞎子,这个害了上校的人到现在依旧顽强的在村里活着,我逐渐放下对小瞎子的恨并开始少许的帮衬他,后来让他去学打字并想着治好他的手。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是该放下这一切的过往。
可小瞎子内心依旧忘不了仇恨,后来用他残缺的手在网络上以鸡奸犯来恶心我,这恶毒的语言这会成了我爹鸡奸小瞎子自己。
年上校去逝的这年,我在上校家与林阿姨陪着随时都可能走的上校;上校的身体在这三天里仍旧顽强的撑着直到最后一口气。
我父亲则是在几年前走的,这回轮到上校了。想必再过个二三十年我也会离开,一生所历虽不及上校但也经历过沧桑过往。
悲痛怅然在所难免,随着林阿姨说出:“九点四十三分,他走了”自到年,上校活了近百年的生命最终走到了尽头,多少曾经的朋友在地下等他。
在等待上校离去的这期间,林阿姨把上校的一包金灿灿的手术刀具交给了我,这具不知救过多少人的手术刀也解开了我心中不愿提及的心事,关于小瞎子诬陷我父亲的事情。
在我与林阿姨为上校清洗身体时上校身上的秘密也展现在我眼前,自幼埋藏在我心里的疑惑终于掀开了它的面目;一棵浓墨粗壮的树挂着四个灯笼把上校原先的那些羞耻给覆盖。
上校走的这天晚上,林阿姨独自一人在屋内给上校哭丧,我在屋外听着难安睡。
第二天早上我进屋去看林阿姨,只见她穿着寿衣输着液与上校躺在一起,这是一同随上校而去啊。我难过得放声大哭,我要为上校与林阿姨送行。
故事到此已是结束,以上校与林阿姨的离去而告终,结束了这段跨越近百年的真情岁月,而上校的故事也成了文中的我一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上校、父爱、故乡、爱情、曲折的时代、时好时坏的人生遭遇、感人动听的故事.......
这部小说不光为我们带来一位难忘与落泪的英雄上校,也让我们对人生有着更深沉的理解,而这些都将成为我们记忆中宝贵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