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祖国您真的很伟大,一条神奇的天路 [复制链接]

1#

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带着多人的队伍,在每天吃炒面、喝雪水,以自己种的一点小萝卜当营养品,晚上到骆驼身子底下取暖的情况下,以大约每公里牺牲一位战士的代价,修成了以格尔木为起点的简易公路。

拉萨街头矗立着一块高大的英雄纪念碑,他就是拉萨公路通车的纪念碑,为修筑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多名建设者因高原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普通人在高原上尚且都会有些反应,更何况还要一天到晚的重体力劳动。当我们走在青藏公路上时,当我们在川藏线的通麦天险或者72拐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向那些修路的英雄们致个敬。

在西藏,修条公路已然如此艰难,更何况修铁路,当时西方权威专家曾放言,有昆仑山脉在就修不了青藏铁路,有永久冻土层在,火车就到不了拉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曾动手修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但是由于施工难度之大,技术条件的限制被迫停止。青藏铁路第1期西宁至格尔木段仅公里,这段并不长的铁路停停建建,直到年才交付使用。历时将近30年。

青藏铁路的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较高,难度相当大。多年冻土意味着这些土在夏天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荣成,在冬天会随着气温的寒冷而冻胀,处理不好路基有可能会塌陷。如果你看到青藏铁路路轨两旁竖起了高高的棍子,不要觉得奇怪,那是用来给冻土降温的热棒。

在极不稳定的冻土区还有一招杀手锏,以桥代路,桥墩深入冰层30米,外界温度的升高对路轨稳定性的影响微乎其微。为了保险起见,尽管代价高昂,桥梁的长度还是由原来设计的77公里增加到了公里。如果你坐火车留意的话,你会发现青藏铁路上有一段很长的桥,他叫清水河特大桥,全长11.7公里,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高寒缺氧、环境恶劣,意味着在这里施工的工人一边要重体力劳动,一边还要抵抗高原反应。恶劣的环境资源短缺,含氧量低,都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来。风火山海拔米,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挖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工人们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

突击队员们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原本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4个人才能抱得起来。随着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的高原制氧站在风火山正式投入使用,才勉强让工人们工作时感觉海拔跟米的拉萨差不多。至于生态脆弱,你可曾见过奔驰如闪电的藏羚羊,富有好奇心的藏野驴。您可曾瞻仰过终年白雪覆盖纯洁巍峨的玉柱峰,您可曾知道青藏高原地面上一层几厘米的青草是几千万年来的遗存,一旦破坏,无法复原。您可曾想到养育中国的长江黄河两大水系都是从青藏高原发源,一旦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方便藏羚羊等高原动物的迁徙,青藏铁路共设置野生动物通道33处,他们积极打击盗猎,铁路建成后,藏羚羊、黄羊的数量比之前还要多。为了保护好高原植被,建设者们在高寒草原选择适宜的物种进行植被再造和草皮移植实验,并在全县有条件的区段加以推广。在唐古拉山以南至拉萨间形成了多公里的绿色长廊,这是一条有着数条世界纪录的血泪之路。青藏铁路有青海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公里,年建成普通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公里,其中新建线路公里。年7月1日投入运营。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在经过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达拉萨,其中海拔米以上的路段千米,多年冻土路段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路段最长,克服了众多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

中铁科学研究院职工张发泉说,修格尔木那一段实施13连,给施工现做实验工程。挖土是一个很大的体力活,一个连人上去,只剩下13人回来。原铁道兵诸海燕说,第1期铁路死了人,他们的籍贯只有一个,青海大柴旦,死了就埋在荒漠里,插一根木头写上他们的名字,这就是他们的墓碑。第2期开工时,铁器市的领导沿着铁路沿线寻找他们的墓碑,在一个个移到了格尔木。

关于当时条件之艰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要到昆仑山下的某部11连检查工作,临行前师长周章铭亲自打电话给连的连长嘱咐他,司令员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中午多做几个菜,没想到中午饭除了干菜还是干菜,师长大怒拍了桌子,这不是给铁骑士丢人吗?连长的眼泪掉了下来,师长,我们半个月没有吃上菜了,司令员来全连人非常高兴,把库存的干菜全部拿了出来,师长哭了,司令员也哭了,他向全连战士鞠了一躬,责任在我,我把你们派到昆仑山上来,而后勤服务没有跟上,我向同志们检讨,全连哭声一片,我认识的一个女孩,他爸爸参与了青藏铁路第2期工程,结果再一次炸山的时候,大动脉被炸开,流血而死,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听了让人潸然泪下。有多少人为了这条路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多少个家庭因此而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有多少个科学家为了这条路,把自己的似水年华献给了高原的荒凉之景。

青藏铁路的建设那么艰难,为什么还是要坚持修建?西藏占全国总面积的1/8,没有铁路,西藏的同胞们便无法便捷的与外界互通有无,没有铁路,经济发展不起来,文化闭塞,没有铁路,里面的人走不出来,外面的人走不进去,美丽而富饶的青藏高原,由于冰峰、雪山、高山、大川、荒原、大漠的阻隔以及高寒缺氧,千百年来交通落后、道路不通、物流不畅,长期是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近百年来为了开发西藏,为了物流、人流通畅,西藏人民以及特有的屹立在高原上不屈不挠的开拓着,万藏族同胞渴望着高山峡谷架金桥,终于低成本、大运能、全天候的钢铁大动脉。在21世纪初越上雪域高原,这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呼唤,也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这对改变青藏高原贫穷落后的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有着重大的意义。每每坐火车到拉萨,都会看到许多小伙伴下车拍摄青藏铁路。有人提醒看青藏铁路的铁轨,有人提醒看青水河特大桥,有人提醒看奔跑的藏羚羊。

令人欣慰的是,一提到青藏铁路,我们便心生敬意。如果他们知道他们的劳动成果,让西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些为此而牺牲的英灵在天之灵,是不是可以明目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