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样的好片,只有中国人拍得出来 [复制链接]

1#

秋风瑟瑟,不知不觉天已经凉了。

在冬天到来之前,除了准备好棉裤棉衣外,把身体调理好也是过冬的关键。

今天,铺子给大家安利一部既好看、又好吃,还补身子的大片——《本草中华》。

这是9月刚出的一部本草纪录片,豆瓣8.9,已经播出了三集。

本草即中药的意思,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了。

本草(纪录片中特指中药)究竟是怎样的呢?

首先,它很好看。

铺子发现,大多数本草生长的地方都是很美的。

比如,冬虫夏草生长的西藏那曲,

肉桂生长的广西平南,

荷花生长的山东济宁,

以及肉苁蓉生长的内蒙古阿拉善盟。

。。。。。

这些地方都非常漂亮,如果国庆长假不知道去哪玩,它们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风景秀丽,看着养眼之外,影片还能让你学到不少中药知识。

比如冬虫夏草,这种冬天为虫,夏日为草的植物很难得,但也很残忍。

它是真菌孢子侵入到蝙蝠蛾科的虫卵中,不断吸取虫子的营养,最后虫子被它吸干,它也就从虫子头部长出。

这听起来好像一个少儿不宜的恐怖故事啊。

不过,大自然自有它的道理吧。

比起冬虫夏草,有的本草比较常见和便宜。

比如,我们常吃的海带,它在中医里被称为昆布,可用来治疗甲状腺肿大。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上中药课的感觉呢。

这片确实能让人涨姿势,不过,如果全是科普知识,那可能就有点无聊了。

为了让观众继续看下去,导演特意呈上了各式各样让人抓狂的美食。

大补的如灵芝炖鸡、三七炖鸡、肉苁羊肉粥。

清爽可口的如莲子、百合糕、梅饼。

遇到吃的,铺子忍不住要好好说一说。

其中,青梅特别让铺子流口水(可能因为它是酸的吧)。

青梅味苦且涩,直接食用往往酸到闭眼睛、吧唧嘴。

不过,云南白族的姑娘自有将酸涩变成酸甜的办法。

她们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委婉曲折的花纹,然后用盐水中和酸味。

再将梅核去除,做成菊花状的梅饼。

在白族的习俗中,女子出嫁前,都要亲手做一盘雕梅,送给婆家。

一层梅饼,一层白砂糖,腌渍几个月。

梅子由青色变成金黄,象征着出嫁女子从青涩走向成熟。

不过,既然是“本草”纪录片,自然少不了说一说梅子的药用价值了。

将青梅用烟熏的方式加工后就制成乌梅,乌梅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安蛔的药效。

我们最常食用乌梅的方式就是酸梅汤。

乌梅配上甘草、山楂、陈皮和冰糖,一碗酸梅汤,爽口又健康。

药食同源,中药的博大精深就在这碗里。

不仅如此,古人对待自然与生活的智慧也在这些“本草”里。

比如,“不放绝山”。

每一次采获野生的珍贵本草时,他们都会给它留下“种子”。

挖虫草、人参如此,捕捉海参也是如此。

只有取予有节,大自然的滋养才能生生长流。

但,这份传统似乎有后继无人的危险。

铺子发现,纪录片的主角多是老人,他们一辈子坚持着本草的“古方”,保证其“原汁原味”。

这些方法是很累人的。

为了熏制乌梅,福建上杭的林伯顺、林才玉老两口需要日夜不停地守在梅子身边48小时。

在这期间内,还要每隔一顿时间就翻动梅果一次,确保其脱水均匀,干度达到完美。

看着一旁打瞌睡的老伴,林伯顺注意到,曾经绕床弄青梅的青春伴侣现在已是白发苍苍。

这份50多年的坚守与陪伴,也是本草的珍贵所在。

不仅如此,有些本草得来不易,没有一定的经验和运气是不可能成功的。

比如荷叶炭,它的煅造方法就非常考究。

山东济南87岁的姜保生是掌握其法的中医大家。

他有50多年煅造荷叶炭的经验,但每一次荷叶是炭是灰,在起锅之前,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本草之路,确实道阻且长,许多年轻人都望而却步,吃不了中药的“苦”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些老一辈的身边,还是会偶尔冒出几个甘于吃苦的年轻人的。

他们在慢慢体会本草,体会“良药苦口”。

而且,药也不全是苦的。

中药有五味:酸、苦、甘、辛、咸。

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泻能燥;甘味,能补能缓;辛味,能散能行;咸味,能软坚润下。

我们的人生也有五味:喜、怒、哀、乐、殇。

五味本草,滋养着我们五味人生。

或许五味杂陈,才是人生的本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