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双湖脱贫印迹梁楠郁的冬季和大约在冬 [复制链接]

1#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韩飏

年8月23日20时30分,医院手术室,传出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

室内,吸着氧的主刀医生抱着3.2千克的男婴,松了一口气。室外,家属、当地百姓、县领导……一群人欢呼了起来,孩子的祖父母手捧金色哈达,齐齐献给“恩人”们。

这是一场世界医学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海拔最高的剖宫产手术。作为中国石油援藏干的梁楠郁见证了这历史性一幕。

双湖第一台剖宫产婴儿出生照片

记者从中国石油集团获悉,自年参与国家扶贫工作以来,中国石油始终坚持从解决贫困地区和群众最急需、最迫切实际问题入手,以改善民生、发展产业、增强能力、保障健康、促进消费、人才支援等为主要途径,探索实践具有石油特色的扶贫路径模式,迄今累计在28个省区市、个县区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投入帮扶资金近70亿元,受益人口超千万,10个定点扶贫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在这场决战决胜的脱贫攻坚战中,有一大批石油人坚守奉献的身影。据统计,中国石油累计派出扶贫干部1万多人次,他们奔走在田间地头,行进在扶贫队伍中,与当地百姓结下雨水深情,不懈地探索践行具有央企特色的扶贫路径模式,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贡献着汗水与智慧,梁楠郁就是其中一位。

梁楠郁在双湖县城

年,梁楠郁接过前面13任中国石油援藏干部手里的接力棒,任职西藏那曲市委副秘书长、双湖县委副书记,全身投入到西藏那曲市双湖县的扶贫事业。今年9月,已经是梁楠郁来到西藏双湖县的第50个月了。

当时,双湖是全国贫困县,21.9%的人口未脱贫。梁楠郁跑遍了双湖的每一个村落,行程超过10万公里。地广人稀是他对双湖的最初印象,“1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活着1.万名老百姓,相当于北京二环内只居住了8个人。”

初次拜访“结对子结亲戚”多吉老人时,梁楠郁心里很不是滋味,眼前4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只放着一个炉子、一台电视机、一组柜子,一堆羊粪,这成了当时双湖不少牧民的生活写照。

梁楠郁在对口帮扶多吉老人家

双湖平均海拔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含氧量仅为内地的40%,被称为“人类生命极限试验场”。在当地人眼里,双湖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基础设施有了,百姓的日子好了起来。年,双湖县终于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贫困发生率降为零,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在梁楠郁的帮扶下,多吉老人的生活今非昔比:搬出了草场,住进了乡里安置房——多平方米的独门独院。羊被放进了畜牧合作社,他还跟村里合作开了个小卖铺,年家里收入超过了7万元。

梁楠郁刚来到双湖时,发现当地急缺医疗设备和医疗人才。“有了健康,才能更好地奔向小康。”

没有设备,就去找设备。梁医院院长强久卓玛盘活现有麻醉机设备,中国石油捐赠了呼吸机、腹腔镜等医疗设备。

没有医生,就培训医生。年年底以来,双湖县先后选派28名医医院等地培训,建立了一支能做手术的高原医疗团队。

雅曲乡孕妇曲德生产时情况危急,她腹中的胎儿脐带绕颈,无法顺产。医院在公里开外,来不及转院。虽然当时有中国石油的援藏医疗队坐镇双湖,医院里的手术设备从未启用过。海拔如此高,没有临床先例可循,风险极大。但如果不手术,产妇将有生命危险。

经过慎重的论证和征得家属同意后,中国石油援藏医疗队和包括梁楠郁在内的县领导班子冒着巨大的风险,决定救人要紧,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为了避免因缺氧影响动作的精准度,主刀团队决定吸氧做手术,才有了开篇这场“云端”上的剖宫产,也成为双湖医疗发展值得标记的一幕。

之后3年,医院各个科室的人员逐渐配备到位,各种先进的医疗检查仪器被启用。“如今,医院已经能自主开展阑尾切除手术,双湖百姓再也不用什么病都往拉萨赶了。”

年6月20日,是双湖中考的第一天,考场外众多学生家长翘首等待着走出考场的孩子们。

而4年前,分管教育的梁楠郁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考场外可是一个家长都没有。当地教师告诉梁楠郁,这是因为牧民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

年起西藏就全面落实15年义务教育免费“三包”政策,但在双湖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有能力考上高中,中考升学率始终不高。

“要让牧民从教育中看到希望和未来。”为了提升双湖教育水平,梁楠郁用双轮趋动之策:

巧借外力——送双湖中小学生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北京小学、北师大附中等地就读。今年高考,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就读的4名高三学生全部考上大学,其中1人成为首个超过重点本科线的双湖学生。

自力更生——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年,双湖学生终于实现内地西藏班零的突破。目前已有15名学生走出双湖,走向全国。

在中国石油和热心教育人士帮助下,年,双湖县教育局选拔出第一批外出读书的孩子,之后陆续又有40多名双湖中小学生走出去,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梁楠郁在“最美支边人”颁奖晚会上

4年来,扶贫干部梁楠郁变得皮肤黝黑,嘴唇干裂略带紫色,这是长期缺氧、血红细胞增多留下的高原印迹。年6月,中央宣传部授予梁楠郁“最美支边人物”称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